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讓關公文化這張王牌更響更亮

來源:發布者:王捷時間:2022-07-20

讓關公文化這張王牌更響更亮

——訪關公文化研究大家、關氏宗親會會長關新剛

▲關新剛在湖南長沙參加活動時留影 (資料圖)

關公文化源遠流長,其影響遠播海內外。要探尋了解關公文化,便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關新剛。他不僅是關公第68代后裔、關氏宗親會會長、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會長,更是關公文化的傳播者和推動者。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關公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發表了多篇關公文化研究文章,并出版了多部研究專著。

今年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是關公誕辰1862周年祭典日,也是關新剛傳承、弘揚關公文化第30個年頭的紀念日。近日,記者走近關新剛先生,了解其30年來對關公文化研究的堅守和執著。

傾力傳承關公文化

在關新剛的作品《巡游祭祀拜關公》一書《后記》中,他這樣寫道:

“我命好,是因為我降世在關公故里運城市鹽湖區西古村。這個村的關姓之族,是東漢末年從帝祖關公家鄉常平村遷徙而來。正因此次遷徙,常平村至今尚無關氏后人,而西古村成了關公后裔聚集地。每當我參與關公文化活動時,‘關公故里關公第68代后裔’的身份,使我感到無比幸運和自豪,也給了我更大的人生舞臺和生活空間?!?/p>

“我命好,是因為我總沾著帝祖譽名的榮光。1993年7月,我以關氏宗親會代表的名義,參加關公研究會、關公基金會共同發起的關公誕辰紀念活動。1995年7月關公誕辰活動期間,組織上出于多方面考慮,將我從鹽湖區委宣傳部提任至原常平鄉,并擔任黨委書記兼鄉長,那年我才36歲?!?/p>

鹽湖區常平鄉政府,就在常平關帝家廟對面。常平關帝家廟原為關帝祖祠,也稱關家祠堂。關新剛去常平鄉政府上班,就像回到老家,并且為老家辦了一些實事:1998年常平鄉政府在籌辦關公誕辰紀念活動時,為提高規模、擴大影響,經逐級爭取,終將活動升由山西省旅游局、宗教局主辦,名稱也變為“關帝誕辰千年大祭活動”?;顒拥玫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臺灣道教協會、山西晉中大羅宮道教藝術團百余人到場參加。該活動首次恢復了貢品祭典、恭讀《祭文》、祈福法會、樂舞告祭等古典祭祀形式,助推關公文化走得更遠。

30年來,他一直從事關公文化學習研究,多次參加關公文化研討會議,多次組織關公文化進課堂、進企業、進社區宣講活動,并在報紙雜志上發表文章50余篇、共計13萬余字。不僅如此,他還編印了《經典三國》《關公與關公文化》《走進關廟訪關公》《故里關公》《關公在河東》《巡游祭祀拜關公》《圣裔莊·西古村關氏族譜》《關公全書·關圣氏族》《圣裔情懷》等10余種關公文化系列叢書,共計160余萬字。

關新剛對關公文化的研究,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渡轿魅請蟆吩浴把芯筷P公文化的關公后裔”為題,對關新剛進行了介紹,并在文中稱其為“關氏后裔河東研究關公文化第一人”。本報也曾以《關公文化的守望者和踐行者》《一位關氏后裔的關公文化情緣》,對其給予過報道。港澳閩臺關公文化社團,也誠聘關新剛為榮譽顧問、文化顧問、首席顧問等。

竭力尋蹤關氏宗族

與常平村相距35公里的關公后裔西古村,現有1800余人,4個居民組,80%為關姓。海內外信眾來運城拜謁關帝,往往會追問:關公后裔避難遷徙是否有據?關圣嫡孫古籍《族譜》能否看到?

關新剛時常就會遇到這樣的問詢。為了讓史料“說話”,讓更多人了解這個過程,他下決心查找依據。在查閱了許多史料文獻后,他發現,《山西通志》《解州州志》《安邑縣志》,以及《關公世系考證》《關帝明圣真經》《關圣帝君圣跡圖志》《解梁關帝志》等史料中,均有記載或佐證。對于古河東關公后裔避難遷徙史載,他已基本掌握。

在初步厘清古河東關帝后裔遷居“本邑(安邑)古村”的同時,關新剛對關姓始祖夏末時期“忠諫第一人”關龍逄、關公后嗣南北朝北魏時期易學大師關朗,以及唐代譜牒姓氏專著《元和姓纂》記載的關帝后人關播和明清時期朝廷蔭封關氏后人優免雜役差徭、世襲五經博士、歲貢生、奉祀生員、關廟奉祀等恩賜,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深入研判史料的同時,關新剛曾赴運城鹽湖區安邑、三門峽靈寶函谷關鎮孟村、陽泉河底鎮關家峪村三處關龍逄墓冢之地,以及運城鹽湖區西古村、臨汾襄汾南辛店鄉北關村兩處關朗墓地實地考證。他還積極與各地關姓同族取得聯系,尋找有價值的史料信息。為將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他編纂了《忠諫關龍逄》和《易學大師關朗》兩本書。

2012年2月,關新剛接受家鄉邀請,牽頭組織人員對村里首纂年間不詳,只記載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兩次重修的古籍《關氏族譜》進行續修。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數十次的修改、近半年的入戶核對,河東圣裔莊西古村《關氏族譜》終于得以印刷,并免費發放到全村400多戶村民手中。此次族譜編修,關新剛個人墊資5萬余元。

關氏宗族是一個歷史上曾出現“三個時期險遭誅滅,兩個朝代風光榮耀”的特殊氏族。這個微笑中含有淚水、榮耀中飽嘗艱辛的“家族史”,蘊藏著關公文化的豐富內涵。據此,關新剛撰寫了一篇題為《關圣氏族與關公文化》的文章。

同時,針對“關姓人家蜀漢滅亡時遭遇滅門之災”這一史上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他撰寫了一篇題為《蜀破,龐會“盡滅關氏家”了嗎?》的文章進行探討。此外,他還撰寫了《關圣氏族的榮耀與艱辛》《關公嫡孫辨析說解》《河東乃關姓祖籍之根》《運城,華夏關姓族人的祖籍》《鹽湖區西古村關帝圣裔源流》等文章。這些,都發表在了各類報紙雜志上。

盡力弘揚關公精神

2011年5月,關新剛退居二線后,成立了以研究弘揚關公文化為主的“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該會首推的“關公文化進課堂、進企業、進社區”宣講工作,引起了社會關注。2012年9月,運城第23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活動,便將“關公文化進課堂”納入其中,并于關公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當天下午,在原市文化藝術學校舉行了授旗啟動儀式。隨后,市委宣傳部和市教育局,對這項活動做了進一步安排部署。

2016年8月,運城市龍翔職業技術學校在開展傳統文化公益講座活動中,邀請關新剛為孩子們宣講。授課中,他從“歷史記載中的關羽、文學藝術中的關公、民間信仰中的關帝、皇家祀典中的關圣、世代推崇中的關公精神”5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孩子們紛紛表示收獲很大。2018年3月,運城學院河東文化研究中心邀請關新剛與學院師生文化交流。他以相互交流、一起研討、共同分享為目的,就關公文化的產生、發展、現狀及當代意義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整場宣講交流氣氛熱烈,效果明顯。

令關新剛難忘的是,2018年1月在香港元朗鄉“關公像落座典禮”千人宴會上的宣講。當他講到“關公,已不僅僅是山西運城的關公,關氏后人的關公,而是天下華人的關公,世界的關公,更是香港人民的關公”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宣講結束后,香港大明集團董事長董明光先生緊緊握住他的手,連連稱贊,久久不愿松手。

關新剛經常走進機關單位和企業學校宣講關公文化,曾在市委機關為全市200余名政法系統干部講授關公文化;也曾接受臺辦邀約,在國家民政部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舉辦的“兩岸國學書院開班儀式”上,為臺灣同胞宣講關公文化。他還遠赴廣東深圳、佛山,江蘇宜興、花橋,江西南昌,甘肅張掖,湖南長沙,重慶九龍坡,河南洛陽,河北保定,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每到一處,他都特別注重對關公故里運城的推介宣傳,因為運城是關公人生價值觀最早形成的地方。

聞見知行,筆耕不輟,也是關新剛悉力傳承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的一種堅守。近年來,他僅見諸報端的關公史料解讀文章,就有《解讀關公爵名“前將軍漢壽亭侯”》《解讀關公爵名“義勇武安王”》《解讀宋金時期關公“義勇武安王位”像》《解讀關公五十三歲真像》《解讀關公精神中的無私清廉》《關公緣何稱“文衡帝君”》《關公讀的是<春秋>還是<左傳>?》《關帝夫人胡玥的歷史存在及社會價值》等。

他還撰寫了一系列關公文化研學文章,有《義絕關公》《關帝遺訓與關公文化》《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從關公成圣祀典看其忠義精神的普世價值》《從深圳文博會看關公文化的深遠影響》《關公文化在國外的影響》《關帝護車神民俗探尋》《尋訪“信義為本,義財通天”的商賈之道》《尋訪茶馬古道上的關公文化》等。

同時,他也撰寫了很多有關關廟文化尋訪的文章,如《關公在湖南韶山沖》《信義托舉出的社旗山陜會館》《夢回蜀漢,又見“關公戰長沙”》《福建東山百姓何以供奉關公為“帝祖”?》《運城關王廟的厚重與精彩》等。

奮力推廣關公文創

作為一名熱衷推廣關公文化的傳播者和推動者,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傳下去,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在他看來是一項神圣的任務。

為了用民樂講述關公故事,向世界展示關公文化,市音樂家協會邀請國家一級作曲、指揮景建樹創作編排了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編創期間,關新剛與景建樹老師多次交流了關公文化,并趕赴排練現場及臨猗關漢卿大劇院、太原山西大劇院、北京國家大劇院等演出地,感悟分享關公文化傳播效果。

在運城盬街關公桃園結義、夜讀春秋、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魂歸故里等群雕像的設計建造中,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解州關帝廟景區的提檔升級改造中,太原市大關帝廟“萬里茶道”遺產提名點的推介申報中,以及一些媒體訪談、關公影視劇目研討、地方關公戲劇創作、企業文化品牌研發等邀請關新剛參與的活動中,他都做到了有求必應,主動參與,積極建言獻策。

面對“關公文化”這張王牌,關新剛仍舊不遺余力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只為讓這張王牌更響、更亮,傳播得更遠。30年來,他從事關公文化研究傳承腳踏實地,將自己一字一句、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追求和快樂。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