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董戰軒 付 炎時間:2020-04-16
近年來,地處永濟的山西陽煤豐喜化工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喜化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激發內生動力,用創新精神傾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化工裝備制造企業。
創新夯實發展之路
豐喜化工的前身是原省化工廳所屬的山西化工機械廠,成立于1966年。1999年9月,公司由豐喜集團兼并收購,2003年進行了民營化改制,2008年7月成為由陽煤集團重組控股的股份制企業,2012年2月成為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豐喜化工現有總資產15億元,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職工700余人;擁有各類加工設備960余臺、檢測設備120余臺(套),年產能力2萬噸,年產值3億元,是化工機械、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管道、鍋爐專業制造廠家。
經過沉淀和積累,豐喜化工戴上了諸多桂冠,它是中國化工裝備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山西省壓力容器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先后被認定為中國質量信用AAA級企業、山西省工業轉型百強潛力企業等,并獲得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公司擁有A1、A2級壓力容器設計、制造許可證,B級起重機械和鍋爐制造、安裝許可證,美國ASME“U”“U2”級設計、制造、安裝資格證書,形成了以非標壓力容器、起重機械和其他機械裝備制造為主導的系列產品,具備大型、成套、高效、低能耗化工裝備的開發制造能力。其產品市場分布于全國20多個省市,先后為化工、化肥、醫藥、食品、冶金、環保、科研等行業的600余家企業提供了大量成套設備與單體設備,產品質量合格率100%,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是否能夠確保技術領先成為關鍵。而豐喜化工的技術創新思路和目標非常清晰:促進科技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完成技術與經濟一體化,提升公司壓力容器產品在設計、工藝、制造中的新技術含量和市場占有率,使公司主要產品和生產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從2018年到2019年,公司按照自己的戰略規劃,完成了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取得顯著的實施效果。比如在三胺中壓解吸塔的制造研發中,封頭采用冷成型松襯法制造,筒體采用包扎法制造,能夠保證內襯的高耐蝕性能以及內襯與筒體的貼合率,使公司具備了制造尿素核心設備的能力。再比如,重苯加氫裝置的制造研發,通過對板焊式及鍛焊式加氫裝置的材料性能和焊接性能的研究,可以提高公司加氫類裝備的制造能力,為實現我省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產品轉化提供硬件支持。
創新助力兩化融合
在2019年4月26日召開的全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暨優秀企業表彰大會上,豐喜化工被表彰為“現代化管理先進企業”。這一榮譽讓公司上下倍感振奮。不可否認,榮譽的背后是與時俱進的信息化建設。
豐喜化工非常注重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2009年9月9日,公司與太原理工大學舉行“太原理工大學教學與科研實習基地”揭牌儀式,標志著公司向著產學研相結合道路邁出可喜的一步。此后,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同研制出新一代“水煤漿膜式壁氣化爐——晉華爐”技術。2019年5月,豐喜化工成為“太原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實習基地”。
為推進信息化建設,豐喜化工先后投入80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兩化融合”已成為公司科學決策和高效運營的靈魂,彰顯在技術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等各個方面。
早在2004年,公司就引進了浪潮ERP管理系統,初步完成ERP信息化工程建設。2018年,集團公司投資2億元引進了德國SAP管理系統,從而實現了集團公司對經營業務的集中管控。人財物產供銷的一體化運作,進一步強化了專業化精細管理。
公司建設有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系統、計算機輔助工藝CAPP系統、計算機輔助強度計算系統。這些系統的建成,使公司的產品從最初始的計算、分析、比較、設計開發、出圖到最后的工藝編制均實現了計算機輔助化,實現了產品設計方案的最優化,減少了技術人員的重復勞動,縮短了研發周期,提高了設計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系統,使公司在下料、車、鉆、鏜以及最終的檢驗等工序實現了自動化,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批量生產時的勞動生產率。
豐喜化工的主要產品是壓力容器,而高壓容器對產品的焊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正確的焊接法和焊接工藝是保證焊接質量的前提。在焊接過程中,焊接電流、電壓必須保持在允許的參數區間內,被焊工件的預焊熱溫度也是直接關系到焊接質量的重要參數。焊接數據采集系統的建成,可對整個焊接過程中的參數進行全程采集和監控,保證了產品的焊接質量。
該公司負責人說,事實上,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不斷變化的過程。下一步公司將針對財務成本管控、供應與采購招投標應用、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系統等,有目標、有重點地向生產管理深處推進,力求從銷售接單、需求規劃、技術認定、產能管理、質量管理等環節,實現多方位的軟硬件覆蓋,預計再投資800多萬元。
創新結出“五小”碩果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的創造熱情和創新能力,豐喜化工從2015年開始全面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競賽活動,5年來共收集到“五小”成果59項,獲得省“五小”活動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運城市“五小”活動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如今,職工參賽面不斷擴大,創新選題不斷擴展,豐喜化工呈現了年年都有新成果的可喜局面,掀起了全員謀創新的熱潮。廣大職工立足崗位鉆研技術、開展發明創造、提出合理化建議等已經蔚然成風,為推動公司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
豐喜化工堅持以提升壓力容器產品的質量與性能為創新方向,先后在三維CAD設計與分析、厚板的冷卷成形、特種材料的焊接、大型壓力容器整體熱處理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通過市場調研,公司決定減少一類、二類壓力容器產品的開發比重,成功開發了技術含量更高、附加產值更大的三類壓力容器。目前,三類壓力容器銷售額已占到總銷售額的55%以上,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
豐喜化工堅持將技術創新服務融入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中,先后在北京、天津、西安等中心城市和內蒙古等邊遠地區建立了辦事處,開展技術收集和市場開拓工作,傾力打造技術創新“來源于市場、服務于市場、收益于市場”的大格局。
在引進高素質人才時,除了優厚的生活待遇,公司還按他們所學專業和能力,分別任命為總工助理、主任助理和處長助理,對其進行掛職鍛煉和考察。幾年來,這種做法效果明顯,極大地激發了引進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
為了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豐喜化工制定了《專利發明獎勵辦法》,截至目前共取得實用新型專利74項,2019年申報專利14項,其中1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兩年來,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也在持續增加。其中,2018年的技術開發費用為4539.8萬元,占到銷售額的14.6%;2019年技術開發費用為4600萬元。
談及未來規劃,公司負責人介紹,豐喜化工將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重點開發三類壓力容器高端產品,同時加強應用技術研究開發,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具體來講,一是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建設,力爭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二是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充實科技人員隊伍,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效益中的貢獻率。
“我們將加快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資產優良、產品優質、人才優秀、服務優越、環境優美的五優企業,用可貴的創新精神進一步促進公司做大做強,打造全國一流的化工裝備制造企業!”該負責人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