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范 娜時間:2020-04-13
本報訊(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孫 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政策,避免企業受到根本性影響。為了解近期運城市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國家統計局運城調查隊抽取了56家樣本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運城市56家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企業生產量明顯比上月有所增加,生產經營逐步恢復正常。
調查企業基本情況:從企業規模來看,調查的56家企業中,大型企業21家,中型企業28家,小型企業6家,微型企業1家。從企業行業來看,制造業42家,非制造業14家,非制造業中有建筑業4家,批發零售業3家,交通運輸業1家,住宿業2家,信息技術服務業2家,金融業1家,社會服務業1家。
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截至發稿前,56家調查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其中有25家企業春節至今未停工停產,占45%;21家企業2月底前復工,占38%;8家企業3月底前復工,占14%;只有兩家企業4月初剛剛復工,為一家小型企業一家微型企業。
企業產量和業務總量比上月明顯增加。56家企業中12家企業產量和業務總量已恢復正常水平,占21%;28家企業為正常水平的80%—100%,占50%;12家企業為正常水平的50%—80%,占21%;4家企業為正常水平的50%以下。其中,26家企業反映產量和業務總量比上月明顯增加。
企業對未來3個月生產經營持樂觀態度。調查結果顯示,56家企業中有25家企業預計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會上升,占45%,近半數企業對未來經營持積極態度;19家企業預計未來3個月生產經營變化不大,占34%,也就是說近80%的企業對未來經營持樂觀向上態度。12家企業認為會下降。
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資金緊張成為企業首要問題。資金問題是企業目前在經營和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有26家,占46%,反映融資難的企業有5家,占9%,兩項數據占55%,表明超半數企業存在資金問題。由于疫情影響,延遲開工帶來的工人工資、廠房租賃、貸款利息、社會保險等因素,以及開工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必須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少企業可能面臨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破產的風險。
其次是經營成本上升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有23家,占41%;物流成本高的企業有17家,占30%;勞動力成本高的企業有11家,占20%。調查結果表明,當前的疫情形勢,并由此造成的人員需求不旺、物流受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系列不利因素延緩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步伐。
再次是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企業經營運行困難。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共有24家,占43%。近兩年消費需求增長動力偏弱,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市場需求不足仍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整體市場環境不容樂觀。
國家統計局運城調查隊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建議。
一、加大融資力度,緩解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要充分利用和落實國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幫扶政策措施,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盡可能縮短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周期,創新金融支持方式,降低企業債務負擔,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在政策范圍內降低稅費,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
二、加大溝通協調力度,降低經營成本壓力。在當前形勢下,建議人社、交通等相關政府部門加大服務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與物流企業的溝通協調,開辟相關綠色通道,保障企業原材料供應,勞動力調配,降低企業各類經營成本的上升壓力,確保企業開復工的正常運轉。
三、提振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生產品質。建議政府部門多措并舉,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有機結合,扶持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等創新方式,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興產業,以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拉升,提振市場有效需求。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