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4-13

平陸縣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入企提供上門服務(資料圖)
從坐等群眾上門辦事,到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
從“多頭跑,來回跑”,到一次性告知、“容缺后補”;
從進百家門辦一件事,到進一家門辦百件事;
從“企業等”,到“等企業”;
……
平陸縣在貫徹落實“五抓一優一促”工作中,堅持“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的理念,精準發力,措施得力,初步實現了審批提速、服務提質、作風提優的目標,受到群眾好評。
4月3日,記者前往平陸縣,了解該縣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消腫瘦身
促審批提速
去辦手續時發現資料不全,可以讓快下班的工作人員等一會兒嗎?
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下簡稱審批局)工作人員李蓓榮的回答是:可以。
3月19日,三門鎮衛生室醫生王彥峰來到審批局辦理相關手續,但提交的資料不齊全,需要重新補充,可當時離下午下班時間只有幾分鐘了。王彥峰為難地說:“我從鄉鎮來,跑一次不容易,能不能等我把資料再補一下?”李蓓榮笑著說:“沒事兒,你去吧!我等你回來。”最后,李蓓榮一直等到晚上7點多資料全部補好辦完手續才下班。
李蓓榮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就是為群眾服務的。寧可自己多延時,也堅決不讓群眾多跑腿。”
前段時間,申請復工復產的理發店、美容店、賓館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比較多,往往到了下班時間還有不少群眾在排隊,工作人員總是說:“不要急,我們給大家全部辦完了再下班。”
延時服務,是讓辦事群眾盡可能少跑路,而在政策設置層面對辦事手續和流程的“消腫瘦身”,則是從根子上為辦事“減負”。
以前人們辦事時,詬病最多的可能就是流程繁瑣,辦理稍微大一點的項目,最多時可能需要蓋30多個公章,辦事人員一個個單位跑,這個人在那個人不在,找這個等那個,苦不堪言。而如今,隨著商事制度改革、一枚印章管審批等新政的推行,特別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推進,以前的“跑百家門辦一件事”變成了如今的“進一家門辦百件事”,審批速度有了極大提升。
平陸縣先后經過5次梳理,共梳理權責清單事項2895項,最終確定首批劃轉許可及其關聯事項239項,劃轉率為81.3%,高于上級77%的要求,名列全市前列。為明確審管職責,構建審管銜接新機制,審批局還起草了18份《審管銜接合作備忘錄》。
同時,平陸縣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抓手,真正落實“放管服效”改革要求,大力推行“減事項、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減證明”等“五減”改革,壓減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變多為一、變串為并、變繁為簡、變堵為通、變慢為快,切實“消腫瘦身”,跑出了“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加速度。
如今,為方便群眾辦事,該局還對涉及辦事流程的38個要素進行了系統梳理,實施一次性告知制度,無論群眾辦什么事,工作人員都會給出一份清單,明確告訴需要提交什么資料、是否需要交費或交多少、多少天可以辦好,讓群眾輕松辦事、明白辦事、舒心辦事。
平陸縣縣長李旸指出:“優化營商環境,事關轉型高質量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提升。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改革,精準發力,力促我縣營商環境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主動解難
促服務提質
平陸縣金童果業是全市規模最大的花粉企業,每年的花粉產品遠銷新疆等地,甚至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今年,受疫情影響,產品銷售所需的花粉檢疫證辦理遇到困難。因為這些花粉是授粉所用,時效性要求較高,一般訂單從下單到收貨都要求在10天之內。
接到企業咨詢電話后,審批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啟動了幫辦、代辦程序,采取網上遠程申請、申請資料容缺受理等辦法,多步程序一步走,為企業節省時間。隨后,該局又聯合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主動深入企業梨樹花粉生產基地和生產車間,進行實地調查勘驗,同時對前期容缺受理的申請資料進行了補全,很快就為企業辦理了手續。
企業負責人趙海亮說:“現在,我們平陸縣的服務確實很好,證辦好后都是人家主動送過來的。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的生產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目前已經出了3批貨,共計一噸多。”
網上申請、容缺受理、上門服務,是平陸縣為方便群眾辦事而推出的新措施。特別是容缺受理,該局按照容缺處置目錄,對那些具備條件的項目,做到“手續未齊,申辦事項一樣辦好”,實現“容缺后補”,推進事項辦理。這些措施,在靈活掌握政策要求的同時,方便了辦事群眾,也提高了辦事效率。
2月3日,平陸縣職工俱樂部增建項目竣工規劃認可證需要辦理,事情比較緊急,由于此項業務涉及留存資料的核實,規劃建設工程股股長趙素媛迅速趕往相關單位查找檔案和資料,同時窗口工作人員協同辦事人員準備其他需提交的資料。由于疫情原因,對于暫時無法提供的資料,審批局充分發揮承諾制工作機制的優勢,啟動容缺受理程序,缺少的資料等疫情過后再補,當天下午便辦理了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證。
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針對每個項目,平陸縣明確一名審批局工作人員作為項目手續辦理的“保姆式”服務管家,負責從資料準備到手續辦結的全程指導,確保每個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都能享受“高速專列”服務,確保每個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收益。每個服務管家還向項目建設單位和企業發出承諾書,承諾服務內容、服務紀律、服務事項,確保企業家100%滿意。
疫情期間,平陸縣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負責人魏春生正著急無法召開項目規劃評審會時,突然接到該項目手續服務管家、審批局呂軍政的電話。雙方互加微信后,呂軍政將規劃評審方案電子版逐個轉發給相關專家,提前介入評審,根據專家意見及時指導項目單位修改完善。3月25日,召開專家評審會,3月26日就辦理了該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
正如平陸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孟力所講:“市紀委出臺支持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二十條措施,就是鼓勵大家主動擔當、主動服務,主動為企業解決難題、減負松綁。”
平陸縣以為群眾和企業“辦好一件事”為路徑,全面落實馬上辦、就近辦、網上辦和一次辦,大力推行“掛圖式作戰、清單式辦理、管家式服務、承諾式履職”等“四式”服務,推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幫辦代辦”“容缺辦理”“主任值班制”等特色服務,提高了服務質量,讓政務服務更實、更快、更貼心、更溫暖,也有效解決了“辦事慢、辦事難、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提升了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陽光晾曬
促作風提優
政策和流程制定好之后,最考驗的就是具體的實施者了,其工作作風直接決定著政策的效果。而平陸縣通過一整套的科學反饋與群眾評價制度,推動著工作人員的作風進一步提優。
今年年初,位于曹川鎮下坪村的平陸縣眾達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要擴大規模新增社員,但辦理手續必須要原合作社成員和所有新增社員現場簽字,還需要在電腦或智能手機上進行實名認證。讓近百名社員全部到縣城辦事,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安全隱患也較大。為此,縣審批局改“等客上門”為“主動上門”,派出4名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為群眾辦事。
具體負責此事辦理的該局市場準入股股長白妮娜清楚記得:“我們是1月23日春節放假的,我們進村是1月21日,當天還下著雪呢。我們4個人跑一次,總比他們近百號人跑一次要好,這事值得做!”
該局投資項目股股長武鵬對山西浩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辦理養殖場項目和溫室大棚項目備案的事情也印象深刻。那一天是周五,負責人來時已是16時了,而18時山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將因維護而關閉。為了不讓辦事人員多跑一次,做到“一次辦”,武鵬和梁燕、景瑞博3個人臨時對辦事程序進行調整,先做在線平臺需要的緊急的東西,填表、注冊、上傳、賦碼,趕在18時平臺關閉前將網上手續辦理完畢。隨后,他們又顧不上下班,再將其他手續進行了補充,終于在19時將兩份備案證遞交到了企業負責人的手上。
平陸縣紀委副書記趙星在聽說這個事后,感慨道:“這證雖輕,對企業來說卻是沉甸甸的;天氣雖冷,辦事人心里卻是暖暖的;這事雖小,給企業帶來的實惠卻是實實在在的。”
工作人員優質服務、高效履職的作風背后,是完整的制度性監督。平陸縣全面啟動了好差評制度,在每個辦事窗口安裝評價器,群眾辦完事可以實時評價。大廳還放有群眾滿意度測評卡和意見箱,辦事人員可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打分評價。另外,還定期按比例對辦事群眾進行電話回訪。審批局有專人負責定期收集整理群眾的評價結果,每月進行考核和通報,考核結果直接與工作人員的績效工資、評優評先掛鉤。
平陸縣副縣長趙甲義說:“我們以效能建設為突破,探索‘承諾、評價、回訪、監管’四位一體效能建設閉環體系,打造一流政務服務‘軟環境’,為平陸轉型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而對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陸縣委書記郭宏來講,可能要求更高。他針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如此批示:“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按照‘三對’‘六最’要求,深入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推動我縣營商環境建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