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1-15

古代人的節能意識還體現在民居建造上。我國各地氣候環境不同,催生出了豐富多樣的節能環保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成百上千年的歷史。
窯洞是我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它也是一種因地制宜、適應氣候的生態節能建筑。黃土高原氣候干燥少雨,但豐富的黃土層正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天然建筑材料。窯洞的建筑材料以生土為主體,這是一種綠色建筑材料。倒塌或拆除的窯洞所產生的生土,經歷了風化作用以及一系列復雜的變化涵養過程后,又可以變成富含腐殖質的“熟土”而回歸大自然,形成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基巖石外露,人們采石十分方便。修建窯洞的時候,所使用的建造材料極少,除了門窗會用到少量的木材以外,鋼材水泥均可不用,也無須開挖地基、修建墻體。只需選擇合適的山坡、斷崖等地形,人工開挖而成。
更重要的是,黃土本身具有良好的隔熱和蓄熱功能,建造而成的窯洞能夠充分適應黃土高原地區大陸性氣候的變化。室內溫度和濕度相對穩定,有冬暖夏涼的特性。通常來說,窯洞內只需一個小火灶就可以解決做飯、熱炕等生活需要,節約燃料,體現了生態和諧的環保理念。
(《烏蘭察布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