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負“愛”前行,且累且幸福——退休干部李春風多年照顧老母病妻不言悔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1-10


無微不至,侍奉母親到百歲

李春風生于1943年,2003年退休后,便一直在家專職侍奉母親。他照顧母親無微不至,是出了名的孝子,被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曾被評為“運城市十大孝星”。李春風走進媒體記者視野,純屬偶然。2007年,一位記者在探訪古建筑時,想要從上年紀的老人口中了解一些相關訊息,便在街鄰的建議下,敲開了李春風家的門。進門后,記者發現屋內有一位高齡老人,身體硬朗、思維清晰,十分健康。記者注意到,老人的兒子對其照顧細致入微,喂老人吃的蘋果不僅削了皮,而且還切成了小薄片。細微之處見真情,這一細節讓記者十分感動,便進行了深度采訪并成文見諸報道。

為了照顧母親,李春風和母親搬到了一起住。母親住的房間寬敞明亮,而李春風的房間卻相對狹窄,采光較差。考慮到老人年紀大,家里的許多地方都經過了精心設計,臺階高就在低于臺階處放一塊鋼板;進出不方便,就在門口專門焊了扶手;老人愛干凈,暖水壺中會常備熱水,方便洗漱……十幾年如一日,細水長流,李春風將對母親濃濃的愛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飲食起居、衣食住行,給母親的永遠都是最好的。李春風退休后,閑暇時間較多,朋友托他幫忙打理生意,建議他做些經營管理工作,他一一婉言謝絕。他把時間留給母親,在柴米油鹽中陪著母親一起變老,度過悠然歲月。

如何讓“孝”成為常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李春風對母親的孝順源自母親對他從小的教育,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母親是河南人,家中無兄長,逢年過節,她總要回去祭奠雙親,上了年紀以后,行動不便,便托付晚輩代她回老家祭祖。母親一輩子辛勤,對長輩孝順有加,不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她總是早早起來,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不等長輩起來就已經把飯做好了;冬天天冷,就提前把炕燒熱;夏天蚊蟲多,睡前她會用艾條驅趕蚊蟲;老人生病,她親嘗湯藥,侍奉床前,盡心盡力,從無怨言……母親對上一輩老人的照顧,李春風看在眼里,漸漸在心里種下了一顆“孝”的種子。母親雖不識字,但《二十四孝》故事卻常掛嘴邊,教育他孝義為先。母親的言傳身教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母親的影響下,李春風對老人的孝順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他的精心照顧下。母親90多歲時,仍能穿針引線做手工活,身體十分硬朗。

無怨無悔,照顧病妻相偕老

母親壽終正寢,享年103歲,去世時他已72歲,也到了兒孫孝敬他的年齡。可不到一年時間,老伴曹菊香卻因糖尿病并發小腦萎縮,無法站立。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工作,他陪著老伴兒住進了醫院。一個月的住院治療,他每天侍奉左右,一天三次陪著老伴鍛煉行走,但情況仍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糟。醫生告訴他,妻子剩不到半年的時間了,只能回家療養。回家后兩個月,她無法行動癱瘓在床,半年后失去意識不能言語,徹底成了植物人,大家都勸他放棄,但李春風堅持細心陪伴,無怨無悔。

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伴兒比照顧母親更加不容易,李春風年歲已高,身體機能已不如從前。且病妻無法言語,什么時候餓了,什么時候渴了,什么時候大小便,只能靠他主觀推測。給妻子做的飯不僅要容易吞咽還要有營養,水不能太涼也不能太燙,要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喂,不能太急;每隔兩三個小時要翻一次身子,夜里要時時注意,翻身看是否大小便;有時候吃得太稀太涼,她就會拉肚子,褥子上的便溺物到處都是。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個人的耐心和細心,但李春風不嫌臟不怕累,依然耐心照顧,幫妻子處理。

平日里,李春風會幫妻子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孩子們會經常回來,幫著一起照顧母親。曹菊香平均一周洗一次澡,一個月剪一次頭發,指甲勤剪,衣服褥子也經常換洗。這些事情都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面對不能表達、沒有表情的一個植物人,仍能長久堅持且無怨無悔。

困難漸漸具化成生活中的瑣碎,一件件小事會把當初不放棄的信念逐漸瓦解,但李春風沒有放棄。為了老伴那一點微弱的生命氣息,李春風初心未改,依然全心全意陪伴左右。當時醫生說只有半年的生命期被李春風延長了五年,或許還會更長。現在,曹菊香已經無法吞咽,只能靠插著鼻管打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除了醫生讓打的安素腸內營養液,李春風考慮到妻子的身體狀況,還會精心搭配高筋奶粉、蛋白粉等營養品。在他的照顧下,妻子曹菊香目前情況穩定。

談起年輕時的妻子,李春風的臉上笑容洋溢,“她之前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上學的時候還是學校校花呢”。照顧患病的妻子,是李春風“甜蜜”的負擔,他說,除了責任以外,最多的還是感恩。妻子對家里老人十分孝順,把兩個孩子教育得也十分出色,與妯娌之間從未紅過臉,對這個家里盡職盡責,是這個家的“功臣”,他十分感念她的好。“只要她還有生命,我就會負責到底。”盡管躺在床上的妻子不能言語、不能微笑,無法再向他傳遞出任何感恩的信號,或許都感知不到他的付出,但李春風無怨無悔。時光易逝,韶華難再,我們都會老去,愛情也會被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所消磨。當愛情不再親情漸濃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至情至性,換來朋友誠相待

采訪李春風時,他拿出帶著一本《同窗心語》,書中文字是由他和曾在山西大學中文系讀書時的一些同窗集結而成的,包括他紀念母親逝世五周年所寫的文章。朋友本邀他做這本書的策劃,但他放心不下癱瘓臥床的妻子,便謝絕了。他說:“我離開家一會兒,就焦急得不得了,心里老惦念著她。”

李春風年輕時喜歡讀書看報,往往出差回來,總會背一包書,他家中藏書現已有一兩萬冊。退休后,李春風在家一心一意照顧母親和病妻,尤其是妻子生病臥床以后,他更是寸步不離。每天安頓好老伴,把家里收拾妥當,他便看看書、寫寫毛筆字,或者寫文章。他喜歡看古文、國學一類的書。李春風文筆極好,他笑說:“當我的秘書很輕松,都不用寫文稿。”在職時,李春風的文字稿都是自己寫。他喜歡看報紙,看到報紙上的好文章就會剪貼下來,讀到好詞句就摘抄到本子上,剪貼摘抄本現已壘起厚厚一摞了。

他平易近人,對下屬和同事十分理解寬容,從不批評人。誰家里有困難,他就親自去家中探望慰問、了解情況,只要能幫上忙,便會慷慨援助,從不吝嗇。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李春風待人誠懇,對人真心,大家也對他十分尊敬。采訪當天,是李春風曾經的同事李建徽陪著一起來的。李建徽原是一名鄉村教師,因工作出色、文筆好,被調到李春風所在的單位工作,從19歲起便一直跟隨左右。李建徽如今已過知命之年,是區殘聯副主任,但只要李春風有事,他依然會跑前跑后、盡心盡力地幫助李春風。

李春風退休十多年,二人如師生、如父子。談起李春風,李建徽滿臉崇敬,在他眼中,李春風是他曾經的領導,更是他做人做事的榜樣。

采訪臨近結束時,我提出為他們留一張合影。李建徽認真地幫李春風把上衣的扣子一顆一顆系好,幫他整理好著裝,然后輕輕地攬過李春風的肩膀……

 人的一生中,需要扮演好多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扮演好,實非易事。李春風在為人子、為人夫、為人友方面,正如他的名字般,讓人如春風拂面,感到溫暖和煦。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