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故鄉 古廟 老茶樹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譚文峰時間:2020-01-07

老家的村子里有兩座廟,一座在村東,一座在村西。

村東的是關帝廟。廟很小,只有一間正殿和兩間偏廈,廟里有塑像,墻上還有壁畫,畫的什么內容,小時候看不懂,現在也記不清了。“文革”的時候,塑像被打碎了,墻上的壁畫也被報紙糊了起來,關帝廟在那個時期還當了一段時間的臨時小學。

就在那座關帝廟變成的小學校里,還發生過一段笑話:村里有個小學都沒念完的小青年,仗著自己有個當村干部的爹,就到村小學當了老師。學生請教老師:一小時等于多少分鐘?老師斥責說:“這個也不懂?一分鐘等于100秒,一小時等于一百分啊!”一次他講課,叫一名學生到他的辦公室去看時間,學生回來朝他叉開兩個手指頭,說:“老師,鐘表變成叉了。”老師說:“那是88分了,再過12分鐘下課!”

如今關帝廟已經頹敗了,就剩了幾間破房子,空落落地立在村東頭,沒有了一點廟宇的特征,村里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它曾是一座廟。

村西的廟叫作泰山廟。廟院很大,一進兩院,前后院各有正殿、偏殿,有東、西廂房。前院正殿的門前有一個“月臺”,“月臺”的正對面是座戲臺子。舊時講究男女有別,就算是廟會和社戲一類的社會活動,男女也不能混雜在一起。據說“月臺”就是專門為廟會期間看戲的婦女和兒童搭建的,男人們不得隨意到月臺上去。月臺周圍有幾棵月季樹,夏天的時候,月季花開得紅紅火火,艷麗無比,香氣襲人。農歷四月十一泰山廟有廟會,每年這個日子,村里就會請來縣里的曲劇團或者河南的曲劇戲班子,唱上三天三夜大戲。晉南地方流行蒲劇或者眉戶戲,可本地人偏喜歡聽河南曲劇,一到廟會的日子,方圓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村民都會前來趕廟會,看廟戲。月臺下的場地上,廟門前長長的巷道兩旁,擺滿了各種小吃攤,還有百貨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村巷里人來人往,非常擁擠。村里家家戶戶都會提前準備好吃喝,招待前來趕廟會的遠親近友。一時間,小小的村子里格外熱鬧紅火,比過大年還要顯得喜慶歡樂。我們這些小孩子,最興奮的不是看大戲,而是追著那些擺滿各種稀奇玩具的貨郎擔繞村子轉;最眼饞的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或布料,而是隨著一聲聲吆喝香氣直往鼻子里鉆的各類小吃攤。涼面饸饹油炸糕,豬肉臊子撈干面,寸半厚的鍋盔賽鍋蓋,誘得我們這些孩子直流哈喇子,雖然干看沒有錢去買,但廟會的熱鬧與紅火卻至今烙在腦子里。

泰山廟初始應該為道教場所,后受佛教影響,又從原先的道教場所逐步轉成以供奉佛像為主,供奉道教神像為輔,釋道合一了。我村的泰山廟始建于何朝何代,現已無考(我也沒有去細考),到我記事時,泰山廟早已變成了學校。廟院里設有兩所學校,一所為“初小”,一所為“完小”。初小是村小,只供本村一到四年級的學生讀書,“完小”分設五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供周圍十幾個村的學生讀書。所有的大殿和廂房都變成了教室或教師寢室,維持廟宇原狀的,除了月臺和戲臺子,還有廟前那兩只威武的青石獅子。那兩只青石獅子一公一母,公獅子嘴巴里含著一只繡球,母獅子懷里趴著一只小獅子,雕刻精細,形態逼真,雖是猛獸,但一點也不兇,反而還有幾分可愛。我們小時候,常會趴到石獅子身上去玩耍,因而石獅子身上有幾處都因孩子們的攀爬被磨得光亮溜滑。“文革”期間,學校門樓改造,兩只石獅子被砌進泥墻里,因而在“破四舊”時得以幸存。只可惜,那兩只石獅子雖然躲過了“文革”浩劫,卻仍然沒有躲過人性的貪婪,前幾年,兩只石獅子被人夜里盜走,再無音訊。

廟院的東南角是學校的食堂,食堂門前有一棵粗大的古樹,村里人都叫它老茶樹。

茶樹本屬南方的樹,在北方鮮見罕有。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按樹干來分,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三種類型。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干明顯、粗大,枝干部位高,多為野生古茶樹,樹齡可達數百年至上千年。據說當今已知最老的野生茶樹為云南思茅鎮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樹。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樹,是勐海大黑山巴達野生大茶樹,高32米,樹齡為1700年。還有思茅瀾滄縣邦葳的一棵野生茶樹,樹齡為1000年,高12米。此樹為野生茶樹與栽培型茶樹所雜交而成,因此稱為“過渡型野生茶樹”。易武茶區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類茶樹,高10米左右。還有一種是栽培型茶樹,也稱為家茶,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摻雜其中,樹齡至少百年以上。景邁萬畝古茶園全為此樹種,樹高為2至3米。古“六大茶山”之曼麗茶區,也有很多類似茶園。唐朝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世界第一部關于茶的科學專著,他被人們稱為世界第一位茶葉專家。據《茶經》記載,野生茶樹多生長于熱帶與南方多雨濕熱地區,而我們這座廟院里何以會有一棵北方少見的古茶樹呢?且樹齡到底有多少年,這些村里人都講不清楚,只記得這棵茶樹軀干粗壯高大,一人雙臂都圍不攏,枝干粗糲,顯得很古老。村里人都說這樹少說也長了幾百年。現在推測,應該是建廟之初,有道人或者方丈從南方云游至此,從江南帶來茶樹苗,在此廟院栽培成活,爾后成長為百年茶樹。到我們記事時,老茶樹依然是虬枝盤曲、枝繁葉茂的樣子,每年六七月份,茶樹上會開出一朵一朵的白花,十分美麗。茶樹的花季很長,從每年的六七月,一直要開到十一月份以后。從初季到盛季,再到落花,要經歷漫長的五個多月。每年九十月份,就到了茶花盛開的季節,滿樹潔白如雪的花瓣之中,飽含著金黃的花蕊,隨著秋風搖曳,似一幅唯美的國畫,那叫個好看,那叫個美麗,那真叫個迷人!

老茶樹的枝干上,懸掛著一口鐵鐘。每到下課時分,敲鐘老人就會走出來,拉動鐘繩。隨著“當、當、當”悠長的鐘聲,學生娃們從教室里一擁而出,滿院子撒歡耍潑,打鬧嬉戲。深秋季節,隨著每天“當、當”的鐘聲,古茶樹下會落下厚厚一層潔白而又金黃的茶花。女孩們會去撿了花瓣插在發際,男娃們則會用雙手掬起一捧捧茶花,朝女生身上拋灑。女孩子的頭上,發瓣間,花衣衫上便落滿了潔白美麗的茶花。女孩兒們尖叫著,躲閃著,嬌嫩的臉上平添幾分花的美艷。

茶樹枝的汁還是一種消炎的良藥。據史料記載,澳大利亞的土著曾用茶樹枝的汁液治療傷口,當作毒蛇及毒蟲咬傷的解毒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們都把茶樹當作重要的消炎殺毒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餐廳的大師傅養了一條狗,有一次我的小腿被狗咬傷了,餐廳的大師傅就用茶樹枝還有茶葉的汁幫我涂擦,傷口很快止血,不久就痊愈了,沒有留下一點傷疤,至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也沒有得什么狂犬癥。后因抗生素的發明,茶樹汁的抗炎作用被抗生素代替,茶樹被冷落了很多年。現在人們發現病菌的反撲,會因人類使用抗生素而產生抗藥性,因此進化為更強更難消滅的超級病菌,而抗生素與化學藥物也對人體有許多副作用,綠色純自然的療法又逐漸回到人們的生活中。近幾年茶樹與各種大自然的配方才又重新被重視,各種與茶樹有關的醫療、美容產品開始盛行。

鄉村,廟院,石獅子,茶樹,茶花,古鐘,月臺,戲臺子,小學校,這些都已成為生命永久的記憶。如今,那座泰山廟已然不復存在,石獅子也已被人盜走,廟院雖然仍是一座中心小學校,但也已面目全非,過去的舊教室變成了高大亮堂的教學樓,低矮的戲臺子變成了高大的舞臺,月臺也早已拆除,那棵百年老茶樹,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被砍伐了,連一點根跡都尋找不到了,美麗的茶花更是只能成為永久的記憶。

只有廟會還在延續,每年農歷四月十一,村里的廟會依然熱鬧紅火。我回故鄉趕過幾次廟會,高大的舞臺上,一群衣著暴露的男女在歡歌勁舞,廟前的巷道和戲臺下的場子里,商販云集,攤點密布,叫賣聲此起彼伏,比過去要繁華許多倍。前來趕廟會的人們,服裝華麗,衣著光鮮,摩托車,小轎車,在村頭排成長龍,給傳統的鄉村廟會更添了幾分時代氣息。走在村街上,熱鬧還是那份熱鬧,紅火依然是那份紅火,可是,心中卻總感覺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少了優美動聽的戲曲,少了那棵虬枝盤曲的老茶樹,少了那份虔誠與童趣,少了那份濃濃的純純的鄉村廟會的味道。

故鄉,古廟,老茶樹。

我的故鄉在歷山,我的故鄉叫劉村。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