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1-10

▲湖南灘頭年畫《老鼠娶親》 (資料圖)
農歷鼠年臨近,以年畫為主題的展覽“承古萌新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年畫展近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展出兩館所藏全國各地年畫精品87組,內容涵蓋全國27個年畫產地的年畫流派和典型作品。其中,“老鼠娶親”即是其中一例,也是各地年畫慣常表現的主題。
年畫起源于民間過年時張掛門神和桃符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漢代年節就有在門上畫門神的習俗。至隋唐五代出現了手繪的年畫樣式。北宋以后,隨著年節習俗的發展,加上雕版印刷術的推廣應用,年畫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形式,后人將其稱作“木版年畫”。木版年畫的產地遍布全國,南北年畫各具風格。最負盛名的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的木版年畫,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不足一月,中國將迎來農歷庚子年新年。“子鼠”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十二生肖中一個年輪的開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關于鼠的民俗故事。其中,“老鼠娶親”即是其中一例,也是各地年畫慣常表現的主題。
展廳內展出的一幅來自湖南灘頭的《老鼠娶親》年畫成為拉開鼠年新年的序曲。這是一幅清代傳下來的老年畫,因而紙張已經泛黃,色彩也已褪去濃烈,僅剩淡雅。
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城市史研究部邵文菁介紹,其實“老鼠娶親”在民間有很多的傳說,版本也是不盡相同。
“關于老鼠娶親的日子,有些說在臘月,有些地方說在正月。老鼠娶親的故事版本也很多,有些說是老鼠想找一個好夫婿,結果找來找去找到了貓,所以他們就把女兒嫁到了貓肚子里面;還有一種版本是說,因為老鼠一直跟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希望來年可以太平一些,不要鬧鼠害,所以在它成親的日子,人們晚上會早點熄燈,在地上撒一些瓜子、花生作為老鼠陪嫁的嫁妝,從而跟老鼠打好交道;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認為老鼠是一種圖騰,因為老鼠帶來了稻谷的種子,老鼠尾巴的形狀也像稻穗,所以有一個祭祀的寓意在”。
“全國各地對老鼠娶親年畫主題的版本創作有很多,蘇州桃花塢年畫、上影廠的剪紙動畫,包括《邋遢大王奇遇記》里都有反映老鼠娶親的故事,所以它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個題材。”邵文菁說。
此次展覽分為“畫鄉:緣起與傳承”“歲時:喜樂與愿景”“祈福:傳說與祥瑞”和“新象:時代新年畫”四個單元。展陳的布置上也別具一格,展廳內模擬過去人們真實的生活搭建了多個場景,將人們貼年畫的習俗貫穿其間。(《銀川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