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0-01-10

聞喜亭本是唐代咸通年間(859~873)山南東道裴坦所建,原址在城南三里,但后來不知何時(或是宋代)移到了城東北角。到康熙年間,“有僧于城東北隅掘地得石刻歐陽修和韓學士聞喜亭詩,知府沈五杲遂重建亭于城東北隅”,到乾隆年間廢圮,歐陽修詩碑被寄存在呂祖閣中。道光十七年(1837),守道楊以增發(fā)現(xiàn)詩碑,再次在鹿門書院重建聞喜亭,將歐陽修詩展示給過往的文人士子。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經(jīng)在襄陽所轄的乾德縣(今屬老河口)任縣令。他的《和韓學士襄州聞喜亭置酒》寫道:“巀嶭高城漢水邊,登臨誰與共躋攀。清川萬古流不盡,白鳥雙飛意自閑。可笑沉碑憂岸谷,誰能把酒對江山。少年我亦曾游目,風物今思一夢還。”整首詩懷古人、思往事、憶舊游,感慨深沉又不減意氣風發(fā),難怪被銘刻石碑,傳于后世。而聞喜亭得以屢圮屢建,也正是得益于歐陽修這首珍貴的詩作。
聞喜亭在后來的城市建設中被拆除,碑刻由當時的文博館收藏。(《襄陽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