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陳永年時間:2019-08-19

小麥收割后,集滅茬、旋耕、施肥、播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機具發揮威力。(資料照片) 記者 馮革才 攝
代題記:
“對于運城而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的農業發展都永遠離不開小麥,小麥產業始終與運城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市委書記劉志宏在運城小麥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8月6日,運城召開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并在會上舉行了“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揭牌儀式。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我市農業工作的重點抓手和核心工程,更是市委、市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
“運城面粉”,是我市繼“運城蘋果”之后的又一新的區域公用品牌。那么,這一新品牌的聚焦與發力,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現實依據和決策脈絡,又會對運城農業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突破產生哪些推力?《經濟周刊》將刊發系列報道,本期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從“運城小麥”到“運城面粉”的決策過程。
“運城小麥”
說到“運城面粉”,就不得不再往上溯源一些,講一講我們的“運城小麥”。如今在40歲以上的人可能都對小麥有著極其深刻的印象,比如那麥浪滾滾的壯觀與風景,比如那龍口搶收的火熱與艱辛。
類似的場景,唐代詩人盧綸在《送絳州郭參軍》的詩中也有描述:“炎天故絳路,千里麥花香。”說的就是當時運城這一帶沃野千里、麥浪滾滾的豐收場景。
其實,運城小麥的種植有著比唐更為悠久的歷史。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運城已經開始大規模推廣和種植小麥。以后很長時間,運城一直是全國的主要產麥區。
新中國成立后,在“以糧為綱”的年代,運城小麥的種植面積最多時達到630多萬畝,總產9億公斤,占到全省小麥產量的一半以上,被譽為“三晉糧倉”“山西的烏克蘭”,是在全國都能排得上號的重要糧食基地。
2000年以后,隨著運城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特別是蘋果、桃、梨、棗等果業經濟的發展,因比較效益低,運城小麥種植面積有所下降,但是單產仍然保持穩步上升態勢。近年來,全市小麥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400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15億公斤左右,占到全市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占到全省小麥產量的65%以上。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運城小麥在我市農業產業中依然占了很大比重,是除水果之外運城農業的第一大產品。為此,市委書記劉志宏在小麥高質量發展會議好指出:“對于運城而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的農業發展都永遠離不開小麥,小麥產業始終與運城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運城小麥從古延續至今,在域內域外都取得了一定影響,其原因除了悠久的耕種歷史外,更有著由特殊的自然稟賦帶來的優良品質。
運城地處北緯34°35′—35°49′之間,與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優質小麥主產區相當,同處小麥生產的黃金帶。運城平均海拔350米到400米,無霜期平均在188天至238天之間,平均降水為510.7毫米,日照充足。在小麥生長的中后期(5月),運城氣溫高、降雨少、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蛋白質的積累。
人的命脈在田,而田的命脈則在水。因為運城農業資源稟賦、耕種基礎條件和農民耕作經驗水平都比較高,有著重農的傳統,歷代運城人對水利建設都比較重視,農業灌溉水平整體比較高。目前全市共有700多萬畝耕地,有效澆灌面積達到660萬畝。特別是近年來借助近400公里黃河岸線的優勢,運城引黃灌溉面積逐年擴大,黃河水有效灌溉面積達到了450萬畝。在黃河水的滋養下,運城面粉麥香濃郁、口感香甜,形成了獨特的品質。
另外,運城地處黃淮海北部強筋、中筋優勢麥區,黃土層肥厚、磷鉀豐富,小麥營養價值高。比如,類胡蘿卜素含量達到其他區域小麥的2倍左右,容重780克/升以上,特一粉出粉率達到67%,蛋白質平均含量達到13%以上,濕面筋平均含量36%,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優質小麥標準。更為難得的是,在運城強筋、中強筋、中筋小麥都適合生長,能夠滿足各類不同面粉的加工生產需求。
優越的自然條件,悠久的耕作歷史,加上較為完善的保障體系,決定了運城小麥與生俱來的高品質。進入新時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征途中,市委、市政府前瞻研判、頂層設計,在成功推出“運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之后,將三農工作的發力點聚焦到“運城小麥”身上。
“高位推動”
運城小麥品質好,大家都這么說。但真正說到商業上的知名度與市場上的號召力,說到事關數百萬農民切身利益的農產品變現能力,運城小麥的價格遠遠無法匹配它本身的價值。
如今,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迭代升級,一些企業大量進口國外的高端面粉,而我們運城當地的小麥,因為混種、混收、混儲,只能在已經飽和的低端產品區域“血拼”,再加上我們運城小麥產業絕大多數銷售的是原糧,這更拉低了小麥種植的利潤率。
作為“剛需”的小麥產業,我們不掙錢或者只能掙小錢,原因不在產業本身上,而在我們的管理和營銷上。
為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在繼“運城蘋果”之后,打造“運城面粉”這一新的區域公用品牌,希望通過品牌打造來整合解決運城小麥產業面臨的問題。
從“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的總要求,到“一區五帶”的發展布局,再到“三個戰略定位”“四大戰略目標”,在農業發展的頂層規劃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思路與施政軌跡一以貫之,分外明晰。
去年,在多方考察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運城市小麥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和《“運城面粉”品牌創建行動方案》;5月,運城市政府辦向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印發方案,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并列出了商標注冊、質量標準、產業聯盟、精深加工、文化內涵、管理體系、品牌宣傳等7項重點工作,還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運城市“運城面粉”品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同月,我市面向國內外相關策劃、設計機構及個人,公開征集“運城面粉”品牌形象標識與廣告宣傳語;
8月,成立運城市糧食行業協會,專門負責“運城面粉”品牌的注冊、監督和管理;
11月,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方式,遴選出在全國農業品牌策劃方面具有較大影響的杭州芒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的設計和傳播推廣;
2019年年初,我市兩次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的logo和宣傳語。市領導還親自帶隊,專程赴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就我市注冊“運城面粉”商標事宜進行對接;
在今年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劉志宏書記就如何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提出要抓住六個重點,在“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豎起運城農業的優質品牌”一項中,明確提出“運城小麥品質優良,要盡快把運城面粉品牌做起來”,要求全面啟動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3月27日,劉志宏書記親自主持召開“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情況匯報會,再次明確要將小麥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來抓,樹立質量導向,發揮品牌優勢,全面提升“運城面粉”品牌影響力,著力推動運城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
5月,市委、市政府又專門成立了運城市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兩名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的成立,使運城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運城面粉”品牌創建工作在宏觀指導、頂層設計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強;
8月6日,運城召開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四大班子領導悉數出席,會議系統深入分析研究運城小麥產業發展的優勢、現狀和潛力,下決心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正式發布“運城面粉”這一新的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打響“運城面粉”的品牌建設、推廣戰役。
副市長崔元斌在介紹市委、市政府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運城面粉”品牌建設工作時,直接用了“高位推動”一詞來概括。
劉志宏書記更是在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這次會議不是一般性會議,而是一次對運城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這不是一個小動作,而是市委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一個大動作。”
如此“高位推動”,如此戰略決策,凝聚出運城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種植數千年的運城小麥,獲得好評無數的“運城面粉”,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提上了如此重要的位置,第一次如此明晰地呈現出未來的發展脈絡。
“運城面粉”
烏克蘭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糧食出口國,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同樣,運城因為小麥種植產業發達,有著“三晉糧倉”之稱,同樣被譽為“山西的烏克蘭”。
但是,調整產業結構以增加更多農業利潤的運城農民,已不愿再以“山西的烏克蘭”而驕傲,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是“五常稻花香”式的發展道路。
劉志宏書記曾在講話中以“五常大米”為例,談品牌對產品價值特別是價格的提升作用。五常市是哈爾濱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其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時期,20世紀90年代起,五常成功推出了“稻花香”大米,一時風靡全國。一般產區大米每公斤能賣到8元錢已經算中檔米了,而“五常稻花香”出廠價通常已經每公斤10元,加上各級分銷費用,每公斤不花20元錢以上很難買到正宗貨,甚至最高價格曾達到每公斤160元。如今“五常大米”的品牌價值達到670億元,位列全國大米類第1位。
曾經,我們因為產糧多而自豪而被稱為“糧倉”,如今,我們更愿意走品牌化道路,讓品牌帶動價格,讓價格推動產業發展。
為此,我們對運城小麥生長環境、制作工藝、產品品質、歷史文脈考據分析,借助品牌管理公司的專業化運作,通過對山西面食知名度高、消費認知正面優勢借力打力,提出了“山西面食,運城面粉”的品牌主口號。同時,根據運城面粉筋道、蛋白質含量高、有谷物原香等特點,提出了“運城面,夠香夠筋道”的品牌傳播口號。
千里麥香,百樣面食,十足滋味,一份傳承。在今后,“運城面粉”將通過產品優勢吸引消費,以多元化、趣味化、娛樂化的營銷方式持續、穩定宣傳推廣,將品牌產品的價值訴求以營造舒適、樂見的氛圍潤物細無聲地傳達給消費者,從而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塑造品牌認知,實現品牌高度溢價能力。
當然,就像“運城蘋果”一樣,作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它為特定區域內相關機構、企業、農戶等所共有,在生產地域范圍、品種品質管理、品牌使用許可、品牌營銷與傳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訴求與行動,可以聯合起來提高區域內外消費者的評價,使區域產品與區域形象共同獲得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在“運城蘋果”和“運城面粉”上發力,在直接推動兩個優勢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運城區域形象的提升,拉動運城其他農產品的銷售。
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今年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明確提出建設兩大區域公用品牌之后,又加了這樣一句:“在把這兩個品牌做成國家級品牌的基礎上,打造一批有區域性影響力的品牌,比如我們的西瓜、草莓、櫻桃、冬棗、山楂、百合和蘆筍,等等。”
從“運城蘋果”到“運城面粉”,再到更多的“運城頭”農產品,我們希望這些有市場競爭力的運城農產品品牌軍團,能夠鑄造出新時代“運城農業”的金字招牌,再現“運城農業”的歷史榮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