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08-19
小梁鄉地處河津南大門,總面積52.9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32449人,是聞名三晉的“魯班之鄉”。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建設“黨建強、產業興、生態美、群眾富”的總目標,以創建國家衛生鄉為載體,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做強產業支撐為重點,規劃先行、因村施策、扎實推進、久久為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小梁篇章。
加強綜合治理
打造宜居家園
作為農業大鄉,小梁鄉堅定踐行“兩山”理論,始終將生態作為發展之本,打出環境綜合整治組合拳,全面建設生態宜居新小梁。
多措并舉,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近年來,該鄉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和生態質量。一是打通巷道斷頭路。對閑置破舊且阻礙巷道暢通的房屋進行協商拆除,妥善解決宅基地遺留問題,改善村容村貌。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老209國道小梁段的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及中湖潮通村路建設,投資300余萬元實施環境提升工程,新建2個小游園、街心公園和鄉農貿市場,極大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三是綜合環境提升改造。對環鄉周邊環境進行大力整治,拆除亂搭亂建老舊建筑,主巷道見縫插綠補綠,綠化種植苗木10萬余株,打造四季有綠、三季有花、村韻獨特的美麗小梁。
統籌推進,扎實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事關百姓切身利益,事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去年以來,該鄉按照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方案,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力求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目前,鄉建成區和5個示范村已完成污水管網建設2.65萬余米,其余各村正在加緊施工。污水處理站正在進行污水處理模式選擇等前期準備工作,建成后將徹底解決村莊污水橫流等難題,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公共廁所建設、廁所糞污治理,共規劃水沖式無害化改廁2108座,目前已完成400余戶,其余年底全部完成,改廁后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可達90%,讓“方便”之事變得更加方便環保。
持續發力,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生活垃圾的治理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舉措。該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探索、創新思路,強力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是實施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全面落實村清掃保潔、鄉收集運輸的長效管理機制。公共場所由貧困戶組建的村莊保潔隊管理,每個村為管理單元,實行分塊管理。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實現村莊衛生保潔日常化和管理精細化。二是健全垃圾清運機制。組建垃圾清運隊伍,以垃圾收集點、收集站和壓縮轉運站等垃圾清運設施建設為重點,確保生活垃圾定時清運、足量清運。目前,已配備各類垃圾桶3800余個,全鄉17個村垃圾清運車全部完成密閉改裝。三是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對各村溝邊非正規垃圾傾倒點進行統一清理,分解到村、落實到人,發現一處、清理一處,做到點線面無遺漏,營造整潔干凈的生活環境。
穩扎穩打,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為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該鄉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加快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伯王、胡家堡等14個村上水工程建設,剩余3個村年底前完成。工程完工后,全鄉群眾都能吃上干凈放心的自來水。
對標先進,有序開展地源熱泵供暖制冷。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不僅是環保要求使然,也是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鄉黨委政府班子經過深入考察,認真研究,決定在部分村莊試點安裝地源熱泵系統,該系統高效節能、污染小、維護費用低,可用于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試點村黨員干部積極帶頭,已安裝試用的群眾反響良好,預計在今年取暖季之前完成100戶安裝。下一步,該鄉將結合全市清潔取暖計劃,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打造全省農村清潔取暖示范標桿。
立足特色優勢
做強產業支撐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小梁鄉立足地方實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斷做優做強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推動鄉村振興。
彰顯地形特色,把培育新興業態作為振興鄉村產業的切入口。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小梁鄉是一個純農業鄉,如何在傳統農業基礎上挖掘潛力,走出一條振興小梁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是該鄉黨委政府一直深入思考的問題。小梁鄉境內溝地資源豐富,溝內坡陡壑深、壁峭崖懸,擁有許多天然賽道資源,是摩托車、汽車越野比賽的絕佳場地,也是徒步騎行穿越的難得秘境,但這一優勢資源和寶貴財富一直身在深溝人未識。今年年初,上任不久的鄉黨委書記毋勇敢及一班人通過深入調研、外出考察、認真思考,提出把小梁的荒溝、荒坡變廢為寶,打造賽車文化小鎮。他們專門召開全域旅游征求意見座談會、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充分論證,決定對標內蒙古阿拉善打造賽車小鎮,并以此為依托帶動餐飲、民宿、農家樂等相關產業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目前,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大賽車基地已初具規模,圍繞賽車基地興建的農家樂、精品民宿、主題花海等項目也開始動工,隨著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該鄉將成為集賽車競技、餐飲民宿、康養健身、農事體驗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勝地,有力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依托本地產業,把發展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亮點。小梁鄉建筑產業聞名三晉,百余家建筑施工隊伍遍布三晉,特別是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全省二級建筑施工企業的領頭雁,施工范圍遍布全國各地。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依托建筑產業,把擴大勞務輸出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依托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推動勞務基地建設,重點開辟運城、臨汾、晉城等5個就業帶,將本省大中城市作為勞務輸出的主戰場。同時,通過召開勞務大會、借助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搞對接等多種形式,全面推介全鄉勞動力資源。目前,已建立勞務用工基地30多個,在全省16個城市建立了聯絡站,共簽訂勞務用工訂單1.6萬人次,向廣州、深圳等地輸送勞動力900余人,外出務工人員年平均收入達4.5萬元以上,群眾嘗到了甜頭,開辟了致富的新渠道。發揮傳統優勢,把農業產業規模化作為農業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農業產業規模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小梁鄉境內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鄉耕地面積4.2萬畝,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被列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發展現代農業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該鄉在產業規模、品牌建設、結構優化、三產融合和農民職業化方面大做文章,以萬畝優質糧食基地和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為依托,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動農業產業提質上檔,逐漸形成了1.1萬畝核桃基地、2000畝葡萄基地、5000畝桃果基地等集中連片的精品示范園區,現代農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生產經營和生態循環發展,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創新工作理念
賦能鄉村振興
天藍、山青、水綠、地凈,小梁鄉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合理的空間布局,和諧的社會風尚,在產業發展和配套服務方面也在不斷加快步伐,美麗鄉村的貌、形、質、本、魂全方位發展,成為河津市推動鄉村振興的先進典范,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啟示:
規劃先行是基礎。走訪小梁,品讀小梁,幾乎村村都是一幅美景圖卷,這得益于鄉黨委政府對鄉村規劃的重視。多年來,該鄉在村莊建設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規劃編制尊重差異、因地制宜,做到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設計。規劃實施明確責任、嚴格管理,確保規劃落地不走樣、不變形。對我市而言,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工作,既要有緊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后動,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等結合起來,同時要尊重地方特色,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執行有力、落實到位。
產業振興是保障。鄉村沒有穩固的產業,村民沒有穩定的收入,振興就無從談起。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小梁鄉逐步擺脫了單純依靠農業的產業模式,形成了以農業、建筑業與文化旅游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特別是以打造賽車文化小鎮為牽引,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建設精品民宿村和特色農家樂,開發親子園、戶外拓展項目,實現了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實施鄉村振興,一定要把產業振興放在首位。要系統深入研究“產業興旺”的主要內容和實現路徑,根據各個鄉村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和培育產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編制鄉村產業振興規劃,重點促進農旅結合、農網融合及一、二、三產業融合。
合力聯動是關鍵。鄉村振興的主體是群眾。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小梁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標語展板、入戶走訪、主題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政策宣講,讓農村群眾對鄉村未來發展有了更深理解,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當前,鄉村振興中還存在著“上熱下冷”“干部干群眾看”等現象,導致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所以,一定要先做好群眾工作,通過充分發動宣傳、加快城鄉資源互通、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開展“合股經營”等方式,讓群眾參與進來,共同促進鄉村振興。
綠色生態是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讓綠色成為“三農”發展的底色。小梁是“四溝一水五分田”的地域特征,溝壑縱橫的地形環境成為一產二產發展的瓶頸。該鄉用新理念新思路去看待當地生態環境,按照溝底經濟林與溝坡生態林并重的思路,狠抓荒溝荒坡綠化,在荒溝發展栽植雙季槐、核桃、花椒、柿子、葡萄等經濟林6000余畝,栽植國槐、白皮松、側柏等生態林3000余畝,全鄉森林覆蓋率提升20個百分點,年經濟收入達到兩千萬元以上,荒溝荒坡變身綠水青山,成為了小梁的金山銀山。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樹立經營生態的價值觀,注重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打造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張 云 李華民 田曉青 李緯強 鹿 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