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解世忠 朱 姝時間:2019-08-12

運城鹽湖呈現的“七彩調色盤”獨特風貌 穗沛哲 攝
“鹽開河東運,湖光鳳凰城”。
有數千年開發史的鹽湖,靜靜佇立在中條山下、城區南部,曾守護了世世代代運城人的夢想與希望。
進入新時代,古老鹽湖正迎來全新的歷史性窗口期。
道不盡的
鹽湖歷史與榮光
紅色、粉紅色、綠色、墨綠色、藍色、天藍色、白色……
這些都是夏天鹽湖的顏色。在這種奇景中,更有野生的火烈鳥造訪,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美好圖景。
近年來,每到七八月份,伴隨著運城盆地里的高溫天氣,鹽湖就變身為美麗的“調色盤”,在陽光下散發著奪目光彩。
這是因為,高溫下大量藻類和鹵水蟲迅速繁殖生長后變色,不同藻類在不同密度和光照下呈現不同顏色。
這一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也曾入選CNN2018年全世界最佳旅行照片。
鹽湖,憑借自己獨特的魅力,再次回到了全國、全世界的目光焦點。
然而,運城人深知,鹽湖的榮光,何止如此。
鹽湖,為運城人民貢獻了太多太多。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鹽湖給予運城人最大的饋贈——鹽。
運城鹽湖,也稱為河東鹽池、運城銀湖,誕生于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約有0.5億年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池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
在冬季,鹽湖上多西北風,氣候寒冷干燥,適宜于芒硝結晶,刮上一夜風,芒硝花兒就布滿全湖,白茫茫好像一片雪原。
夏季多東南風,氣候炎熱濕潤,正是食鹽生產的好時節,經過烈日熏蒸,輔以暖風吹拂,就孕育出了鹽粒,猶如珍珠一般,到處閃閃發光。
鹽,乃五味之首。
齊國管子曾說,“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還有從“吃盡百味還點鹽”“吃著鹽和米,就得講情理”等民間諺語中,都不難看出鹽之于普通老百姓,在滿足口腹之欲時的不可或缺。
與此同時,鹽湖又不僅僅是一個產鹽池子,它還是一個蘊藏著非常豐富的鹽業化工資源的大湖。除了鹽和芒硝之外,鹽湖的物產還有硫酸鎂、硫酸鈣、鉀溴、硼和其他一些稀有元素。
在豐富的物質饋贈之外,鹽湖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運城人,更是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留下屬于自己濃墨重彩的印跡。
今天,當我們再次漫步在鹽湖湖邊,徜徉在池神廟之中,空氣中的每一個分子都在提醒我們,這座鹽湖創造出的燦爛文明和厚重悠遠的鹽文化。
人類的第一場戰爭,就是為爭奪河東鹽池而起的“黃帝戰蚩尤”。盛唐時期,運城的鹽稅曾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被稱為大唐王朝的“錢袋子”和“后糧倉”。唐代宗李豫賜運城鹽池為“寶應靈慶池”,欽定興建“鹽池神廟”,列入國家祀典,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企業廟宇。
運城,這座城也因鹽湖而立。在元代統治鹽湖時期,修建了運城。
運城古代被稱為鹽氏城,漢代曾在此設司鹽都尉,這里又叫司鹽城。元末,鹽運史那海德俊在這里修筑鳳凰城,設立運治,后這里改名為運城。
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步產鹽法”技術,鹽政和鹽運的變遷,鹽湖完備的防護設施、具有防洪和防盜功能的古禁墻遺址,以及啞姑救鹽的優美傳說和啞姑泉遺址等等,都彰顯了運城鹽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別是一代圣君虞舜,在鹽湖之畔的臥云崗,手撫五弦琴,吟唱的中國歷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謠《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更成為千古絕唱。
來自物質和歷史文化的多重滋養,讓每一個運城人,讓每一個熟知鹽湖歷史的華夏兒女,都為鹽湖所蘊含的自然價值、歷史價值自豪和驕傲。
看得著的
鹽湖保護與開發
5月13日,由53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泳愛好者組成的吉尼斯挑戰團隊,在七彩鹽湖景區玫瑰湖進行漂浮,共同組成“五星紅旗”圖案。
歷經2分鐘挑戰計時后,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熊文正式宣布:運城七彩鹽湖景區成功挑戰“最大的由人在水上組成的旗幟圖案” 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這次吉尼斯挑戰活動,是圍繞著七彩鹽湖的一次旅游資源軟性推廣活動,也是鹽湖當下實現保護和開發的一種時代表達,更是鹽湖在新時代保護和開發的一個縮影。
對于鹽湖的保護和開發,南風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南風化工)已經逐漸形成一、二、三產綜合開發的發展格局。
最大宗的開發,還是來自于公司主要產品無機鹽系列。其中,元明粉、硫化堿、硫酸鋇、硫酸鎂產銷量均在國內居主導地位。公司在山西、江蘇、四川等地擁有豐富的芒硝礦資源開采權,并致力于擴大在芒硝資源領域的優勢。
圍繞鹽湖的綜合開發,還有很關鍵的一部分來自于旅游產業。
南風化工依托鹽湖得天獨厚的資源,進一步豐富和拓展運城鹽文化內涵,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河東大鹽”和“死海黑泥”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重點,開發打造了集人文、生態、綠色、養生為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中國死?!み\城鹽湖”。
在“死海漂浮、黑泥養生、溫泉水療、礦鹽理療、鹽霧清肺”的基礎上,增加了“室外漂浮池”“鹽湖之鏡”“鎂花池”“鳥島”等項目,開發了“五步產鹽法”教育體驗示范區,并結合現代養生新理念,研發了特色鹽雕、礦鹽理療袋等特色旅游紀念品。
近些年來,南風化工還在鹽湖生態農業方面開始發力。其中鹵水蟲就是南風化工的一次有益嘗試。
說起鹵水蟲,公眾真正了解它可能源于鹽池變色的媒體報道,但對于南風化工來講,鹵水蟲其實早就進入了企業的戰略規劃。
鹵水蟲體內含有豐富的鈣、鈉、鐵、錳等礦物質成分,還有近20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激素和胡蘿卜素,魚、蝦、蟹等水產幼苗食用后可大幅提高成活率,促進幼體蛻皮和快速增長,具有其他餌料無法比擬的優點。
為此,在水產養殖界,鹵水蟲被稱為魚、蝦等水產養殖品種育苗的開口飼料,類似于嬰兒出生后喝的第一口奶粉。
在上世紀末,鹵水蟲卵的價格已經上升到一噸20萬多元,后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價格持續高企,鹵水蟲卵也被譽為“金沙子”和“軟黃金”。但因為沿海地帶污染嚴重,鹵水蟲品級較低,市場上高品質的鹵水蟲依然供不應求。
剛性的市場需求,良好的市場前景,讓坐擁鹵水蟲養殖風水寶地的南風化工,決心大力發展鹵水蟲養殖,以鹵水蟲養殖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培育扶持壯大工程”也被列入集團的“十大工程”,正著力推進。
從去年開始,運城市委市政府啟動鹽池北坡高標準綠化工作。針對鹽湖周圍,尤其是鹽湖十里北坡上,各種亂搭亂建、亂占亂倒、亂排亂放,導致垃圾遍地、臭水橫流、蒼蠅蚊子亂飛等臟亂差的現象,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開始了艱難的搬遷、修復和重建工作。
如今,鹽湖十里北坡上已經形成了微地形、桃花園、紅葉園和百花怒放園等功能片區。
各片區中種類豐富,有喬木類的青皮楊、金葉榆等,有花灌木類的紅葉碧桃、木槿等,有小喬木類的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等……
放眼現在的鹽湖十里北坡,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全新生態風貌已經形成,樹綠風清、鳥語花香的環境氛圍,得到老百姓的一致稱贊。
的確,對鹽湖的保護和開發,各級的努力是看得見的,實惠是摸得著的……
望得見的
鹽湖曙光與希望
然而,當我們以理性的視角,回顧鹽湖保護和開發的每一步,仍會在轟轟烈烈的作為中看到不足之處。
在外地人面前提起鹽湖,十有八九都知道青海鹽湖,而不知有運城鹽湖。說起鹽湖漂而不沉,十有八九知以色列死海,而不知中國“死海”運城鹽湖。如此豐富的積淀,為何卻沒有帶來高知名度和高收益?
被旅拍帶火的青海茶卡鹽湖,地處西北邊陲,在面臨區位優勢并不明顯的背景下,憑借其純凈空靈、大氣優美,甚至有“天空之境”美譽的絕美鹽湖景觀,讓青海茶卡鹽湖在整個國內旅游市場中早已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趨之若鶩。
相比青海鹽湖,運城鹽湖具備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優秀的文化傳承的獨特優勢,而且運城所具有更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為何卻沒有像青海鹽湖這樣“名利雙收”?
對于運城鹽湖的文化挖掘不足,支撐運城鹽湖作為景區的核心競爭力放大不足,已成最主要原因。
由于對運城鹽湖的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由此帶來的文化吸引力、影響力和傳播力有限,導致運城鹽湖作為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缺乏生機和活力,難以實現長足發展。
進入新時代,擔當新使命。
立足運城鹽湖的特點和優勢,如何增強旅游發展的文化自覺,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如何將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帶動轉型發展,實現戰略性突破?這是運城鹽湖急需回答的歷史性課題。
除此之外,運城鹽湖的不足和差距還有很多:產業結構仍不合理,產品的結構層次和質量檔次仍然偏低,綜合開發的能力亟待提高,各項事業的發展很不平衡……
當我們站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檔口,遙望著這片鹽湖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會重新審視鹽湖的現在,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思索為什么運城鹽湖的發展不能更快一些?運城鹽湖如何解決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放大自身優勢,以全新的面貌實現鹽湖更美麗的明天?
放眼上下五千年,縱橫方圓九千里。
運城鹽湖,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早期國家形態的支撐,更是工業文明、華夏文明的源頭實證。保護好、開發好鹽湖,可以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
因此,對鹽湖的保護和開發,是世世代代運城人永不過時的課題,更是運城舍我其誰的擔當和使命。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六月以來,省領導幾次批示,要求扎實推進鹽湖可持續發展。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也明確表示“要把運城鹽湖打造成華夏文明國際旅游目的地”。
為貫徹省市領導精神,我市近期召開了鹽湖可持續發展專家座談會及鹽湖可持續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正謀劃將鹽湖推上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的軌道。
屆時,鹽湖將成為康養、旅游、文化、化工資源等多面綻放的新時期“百寶盆”,相信會成為拉動運城經濟的全新增長極。
屆時,鹽湖將帶動運城的全域旅游、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等多面良性發展,真正實現從以湖興城走向湖城共興。
屆時,鹽湖將對省內的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經濟轉型發展等也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高質量、高標準地推進鹽湖的保護和開發,必然是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多面和諧發展,這也為我省在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提供全新的樣本。
……
千年鹽湖,即將迎來全新的發展窗口期。
新的篇章,正在這片神奇的湖面醞釀著。
每一個運城人是否意識到——
我們到了必須重新審視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鹽湖的時刻!
我們必須重新喚醒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文化自信!
醒來吧,運城鹽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