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時間:2025-11-21
群眾的民生需求里,蘊藏著非常可觀的消費潛力。民生痛點的破解過程,往往能成為消費潛力的釋放過程。
便利“入圈”,生活出彩。自2021年試點啟動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210個試點地區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個,服務居民1.29億人。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一個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助力解決民生小事,也激發著社會消費潛能。
有服務,更要優服務。前不久,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通知,提出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將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宜購、宜老宜小的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這是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有益探索,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做到惠民生和促消費緊密結合?
消費場景的提質升級,會成為民生品質的進步階梯。消費業態的精準供給和不斷創新,有助于讓民生改善從“吃飽穿暖”向“品質提升”加快邁進。
讓民生與消費實現雙向奔赴,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精準,既意味著要讓服務供給有效對接群眾需求,也意味著要堅持因地制宜。每個社區的資源稟賦不同,群眾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建好便民生活圈,需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補什么”。把民生痛點摸清楚,把一地“家底”搞清楚,讓供給與需求匹配好,讓要素資源配置更高效,惠民生和促消費方能更好實現良性循環。
群眾的關鍵小事,應是治理者的心頭大事。從早餐豆漿油條的煙火氣,到托育康養的幸福感,從個體商戶的紅火生意,到城市消費的業態升級,把促消費和惠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必能繪就一幅民生有溫度、消費有熱度的美好圖景,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寫下溫暖注腳。 (據《人民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