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10-22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做好城市工作,必須深刻領悟保護城市獨特歷史文脈的重要意義,讓“活起來”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更好賡續城市歷史文脈、塑造城市的獨特靈魂。
更好守護城市的獨特文脈,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當前,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以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新形勢下,對保護文化遺產、賡續城市文脈的認知,也需要與時俱進。應當認識到,文化遺產是城市文脈的重要載體,它不是發展的“成本”,而是創造價值的“資本”。社會的轉型與創新發展離不開城市文脈的傳承,美好的人居環境也可以成為創造新文化形態的沃土。只有充分認識到城市文脈的功能和價值,才能將文脈傳承融入城市發展的血脈,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和創新動力。
守護城市文脈,就是守護城市的生命力。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要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在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守護文化根脈、凝聚文化認同等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激發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蘊含的豐沛資源價值,找準讓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的破題切口,勇于探索前沿創新路徑。
更好守護城市的獨特文脈,應當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發掘、繼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活化傳承。同時,在審慎評估歷史文化價值、保留關鍵風貌特征的基礎上,為歷史建筑適應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創造條件、搭建橋梁,使其在嶄新的應用場景中實現價值、煥發活力。
推動城市文脈傳承賡續,還須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民共享”的多元協同治理體系,為傳承城市文脈夯實廣泛的社會基礎。“多元共治”模式為文脈傳承匯聚了強大合力,是實現文化遺產可持續利用的穩固制度保障。
(摘編自《光明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