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24
邢 陽 馬紅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挖掘關公忠義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市委書記儲祥好強調,堅決扛牢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深挖關公故里文化富礦,全面叫響做實擦亮關公文化金字招牌。關公文化,承載著中華文明“忠義仁勇”的精神基因,其價值意蘊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生長、豐富與升華。從河東文脈的“核心標識”,到山西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到國家統一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再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關公文化展現出由地方至區域、由國家至世界的深遠影響。
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深挖關公故里文化富礦,深刻把握推動關公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價值和重大意義,為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和現實成果。
對運城而言,關公文化是河東文脈傳承的“核心標識”。關公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河東大地的文化基因,是感知這片土地精神氣質的重要標識。解州關帝祖廟作為全球關廟祖庭,其建筑、碑刻、祭祀儀式等,都是關公文化最直接、最本真的物質與非物質遺存。這些遺存是河東千年歷史文脈的活態見證,清晰標識出運城作為關公文化發源地的獨特地位。關公身上體現的“忠義仁勇”精神,高度凝練了河東人民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崇德尚義、堅韌勇毅、誠實守信的地域性格特質。關公形象已成為運城人共同的精神圖騰,深刻塑造著地方文化認同。
運城因關公文化而精彩璀璨,關公文化因運城而轉型更新。關公文化在運城并非凝固的歷史標本,圍繞關公誕辰的盛大廟會、持續進行的學術研究、融入日常生活的道德教化以及關公信俗的傳承實踐,都表明關公文化是驅動河東文脈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核心力量。它連接古今,為地方文化發展提供不竭精神源泉。關公文化對于運城,是融入血脈的文化基因,是地域精神的響亮表達,更是傳承河東文脈的核心引擎。
對山西而言,關公文化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當視角從運城擴展至三晉大地,關公文化便超越了地域范疇,成為山西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當代價值的關鍵窗口。關公所代表的“忠義仁勇”,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核心要素。歷史上,晉商將關公文化帶向全國乃至海外,山西作為關公文化傳播的重要樞紐,其豐富的關公文化遺存及廣泛的民間信仰實踐,生動立體地展現了關公文化超越時空的共同價值,為理解中華倫理道德體系提供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現實樣本。關公文化在山西的發展史,是一部中華文化融合創新的縮影。歷史上,關公形象被儒、釋、道三教共同尊崇,其信仰在山西民間社會扎根、演變,深刻融入了地方民俗生活。這一現象正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特質的絕佳體現。在當代山西,關公文化絕非簡單的歷史回響,它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忠”詮釋為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義”是倡導公平正義與社會責任;“仁”升華為仁者愛人與推己及人;“勇”是激勵改革創新與攻堅克難。山西通過文旅融合、學術研討、文藝創作等多種途徑,積極探索關公精神在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助力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現代轉化路徑,使其成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亮眼窗口。
對國家而言,關公文化是推進祖國統一的重要力量。關公文化含有“突出的統一性”。“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關公為之奮斗的最高理想,就是匡扶漢室、一統天下。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關公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敬崇的中華忠義之魂,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崇拜象征之一。關公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俗。臺灣人口2300余萬,關公信徒則多達800余萬,建有關帝廟千余座,有的關廟被列為島內“一級古跡”。臺灣同胞回大陸尋根、祭祖、旅游,常將參拜大陸著名關廟列入行程,有的組團專程前來關帝廟朝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為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海內外文化交流合作,市委、市政府搭建走進關公故里、感悟關公文化、增進文化認同的平臺,通過深入挖掘關公文化時代價值,統籌推進解州關帝祖廟文物保護與周邊環境提升,高標準建設關公文化博物館,持續舉辦關公文化旅游節,牽頭共建全球關公文化交流基地,打造《忠義千秋》《關公頌》等文藝精品,全面叫響、做實擦亮關公文化金字招牌。這些現實舉措切實激活了關公文化的時代生命力,切實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凝聚起推動祖國統一的磅礴偉力。
對世界而言,關公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一招??缭綍r空、國度、民族、宗教的關公文化在這方面大有可為。關公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3萬多座規模和規格不等的關帝廟,信奉關公及關公文化的人士有3億多人。美國舊金山關帝廟、日本橫濱關帝廟、越南河內關圣殿、泰國曼谷關帝廟等海外著名關廟敬奉祭拜文化活動,不只是表達著華人對關公的信奉和朝拜,而且也在教育感染著所在國的民眾。在許多國家,盡管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不盡相同,但在尊崇敬重關公這一民間習俗上基本是相通的。我們要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嘗試,守正創新推動關公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確運用各種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通過“文化+科技+藝術”的呈現形式,依托活用的關公文化,更好地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好地推進文明的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
關公文化,從運城的血脈根脈,到山西的文明窗口,再到凝聚民族、促進統一的國家力量,最終升華為溝通世界、倡導和平的全球紐帶,其價值維度層層遞進,精神內涵日益豐盈。這四重價值意蘊,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世界意義文明成果的內在邏輯與磅礴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中,深入挖掘、闡釋并弘揚關公文化所承載的忠義精神、誠信理念、仁愛情懷與勇毅擔當,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既是我們守護文化根脈、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磅礴偉力、促進祖國統一、貢獻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使命。讓關公文化這一不朽的精神財富,繼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前路,聯結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