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3
在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產業鏈集群化”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搶占產業賽道的核心路徑。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光機電產業精準發力,以“關鍵環節突破+核心領域深耕”的鏈式思維,推動產業從“單點落地”邁向“集群崛起”,其探索不僅為本地產業轉型注入強勁動能,更為其他地區園區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精準錨鏈,以細分賽道破解“大而不強”困局。
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避免“撒胡椒面”式的盲目布局,找到適合自身的“優勢賽道”。運城經開區沒有追求光機電產業全鏈條覆蓋,而是聚焦LED“燈珠—模組—整屏—安裝”和觸摸屏“蓋板—顯示模組—整機”兩條核心產業鏈,精準鎖定細分領域深耕細作。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既貼合開發區現有產業基礎,又能集中資源攻克關鍵環節——從光影顯示的LED顯示屏生產,到鴻運智控的觸摸屏研發,再到智博萊的鋼化膜制造,每個企業都在產業鏈上占據獨特位置,形成“各有所長、互補共贏”的格局。
尤為可貴的是,運城經開區在產業鏈布局中兼顧“規模”與“精度”。12個重點項目并非簡單堆砌,而是圍繞“顯示終端+配套組件+核心元器件”形成閉環:光影顯示的LED屏需要鴻運智控的顯示模組配套,智博萊的鋼化膜為終端產品提供保護,超瓷科技的壓敏電阻則為整個電子系統筑牢“安全屏障”。這種“缺什么補什么”的精準招商,讓產業鏈從“斷點”走向“閉環”,為產業集群化奠定了堅實根基。
創新強鏈,以技術突破激活集群“內生動力”。
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終究要靠核心技術說話。運城經開區的光機電企業深諳此理,在各自領域持續突破技術瓶頸,讓集群發展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光影顯示引入國外專用貼片機,將LED燈貼片效率提升至每小時6萬個—7萬個,通過24小時循環測試、48小時老化測試保障產品穩定性,更在異形屏領域領跑行業,3D裸眼屏、全息屏等產品打破傳統顯示邊界;超瓷科技在引進國外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突破5種瓷粉技術難題,實現壓敏電阻產品小型化與成本降低,推動關鍵元器件國產化替代;鴻運智控憑借30余項專利與京東方、三星等企業合作,智博萊以13秒/4片的精雕效率刷新鋼化膜生產標準——這些技術突破不僅讓單個企業站穩腳跟,更形成“技術共享、經驗互鑒”的集群效應,讓運城經開區光機電產業的“技術濃度”持續提升。
這種創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產業鏈深度綁定。超瓷科技的壓敏電阻為LED屏、觸摸屏企業提供安全保障,光影顯示的異形屏技術為終端產品拓展應用場景,企業間的技術協同如同“齒輪咬合”,推動整個集群向高端化轉型。
生態固鏈,以長遠布局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態。
產業集群不是“企業簡單扎堆”,而是“生態協同共生”。運城經開區在推動光機電產業發展時,既關注“當下投產”,更著眼“長遠發展”:一方面加快現有12個項目投產進度,確保今年5億元產值目標落地;另一方面積極對接深圳聯建光電、中山名匠等新項目,推動LED光源封裝、芯片封測等高端環節落戶,持續延伸產業鏈條。這種“在建項目抓投產、儲備項目抓落地”的節奏把控,讓產業集群始終保持“發展后勁”。
運城經開區的實踐證明,園區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無需“貪大求全”,只需“精準聚焦”——立足自身稟賦鎖定細分賽道,以技術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力,以生態構建保障可持續發展。當光機電產業的“鏈條”越擰越緊,當企業的“合力”越聚越強,運城經開區必將在光機電產業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范 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