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剪刀”+“畫筆”,巧手勾勒幸福日常

——探訪農民畫畫家王新娥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29

在2025年運城市“繪夢田園·共慶豐收”農民畫藝術展上,一幅幅色彩絢麗、內容活潑的農民畫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而在這些參展作品中,就有“半路出道”的王新娥的作品。今年60多歲的她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卻用一把剪刀、一支畫筆,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傾注在一幅幅鮮活的作品中。從自家窗戶上的窗花,到畫展上的農民畫,她用雙手勾勒出屬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與藝術溫柔相遇

“我從小就喜歡看村里各家各戶玻璃上張貼的紅窗花,這些窗花一出現,過節的氣氛就出來了。”回憶起與藝術的初遇,王新娥的眼里都是笑意。

在聞喜縣小王溝村長大的她,童年記憶里最鮮亮的色彩,就是窗戶上貼的紅窗花了。沒有人教,她就自己琢磨。找一張紅紙,對折幾次后憑著感覺剪一些簡單的花樣,雖然圖案簡單,卻藏著她最純粹的快樂。

“新娥,幫我們剪個‘龍鳳呈祥’吧!”隨著手藝漸漸熟練,她成了村里的“剪紙能人”,逢年過節或村里誰家辦喜事,村里人就會拿著紅紙找上門。她也從不推辭,握著剪刀的手在紅紙上靈活翻飛,不一會兒,一對對寓意吉祥的喜字、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便躍然紙上。“看著大家拿著我剪的東西笑得開心,我也特別高興。”她說。一張小小的窗花,連接著鄉里鄉親,更聯結著她與藝術的緣分。

2020年,王新娥隨女兒來到鹽湖區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妹妹介紹認識了一位老師,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農民畫”。“我對畫畫一點都不懂,拿起畫筆都手抖,只能先照著老師的作品一點點去模仿、練習。”她說。那時的她對“色彩”“線條”等繪畫專業術語一竅不通,甚至連基本的構圖都不會。

為了學好農民畫,王新娥成了最勤奮的“學生”。沒有專業畫板,她就把底稿貼在窗戶上,借著自然光描摹;買不起顏料,她就用最普通的水彩慢慢調顏色;她還養成了隨手記錄的習慣,外出時看到不同形態的樹、盛開的鮮花、勞作的村民等,都會用手機拍下來,回家后細細琢磨,把這些素材融入自己的畫作。

就這樣,從最初一年只能畫兩三幅的“模仿期”,到現在能“心里想什么就畫什么”,她用了4年多的時間。幾年來,她帶著創作的多幅作品去參展、去參賽,不少作品還入選了山西省農民書畫展。

用畫作留存記憶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最熟悉的就是村里的生活,我的畫里也全是村里的人和事。”王新娥的農民畫,有著鮮明的“鄉土印記”——彩色的炕圍、熱鬧的鄉鎮集市、田地里勞作的村民、挖藥材的老人,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畫面,都是她記憶里的鄉村模樣。

在她看來,農民畫不僅是藝術,更是“留住鄉愁”的載體。她的作品《快樂的星期天》,畫的是年輕時朋友們在村里摘柿子的場景:會爬樹的人敏捷地攀上枝頭,不會爬樹的人在樹下踮著腳指揮,畫面里滿是快樂。“現在的小朋友可能都沒經歷過這些,我想把它畫下來,讓更多人知道,以前的農村生活也有很多樂趣。”

“比如畫這幅《鄉村集市》時,我會先定個大框架,然后邊畫邊添加細節——買菜的大嬸、賣糖葫蘆的小販、牛羊市場里的吆喝聲,還有健身器旁聊天的老人,這些畫面就像在我腦子里演電影一樣,一點點呈現在畫里。”王新娥說,這幅耗時20天完成的作品,還被人稱贊是“鄉村版清明上河圖”。而在《金秋十月》里,寓意豐收的南瓜、年年有余的魚、生活紅紅火火的石榴等擠在一起,把豐收的喜悅盡現畫中;《新村合并慶聯歡》則記錄了老家小王溝村的新面貌——路燈、衛生所、農業合作社、村委會、冬暖夏涼的窯洞,還有載歌載舞的村民們,這幅畫還被一家美術館收藏,讓更多人看到了鄉村的新變化。

“老師曾說過‘畫畫不求完美,只求圓滿’,對我來說,能把我看到的世界和生活真實地畫出來,我就滿足了。”王新娥說,她的幸福很簡單——握著畫筆時的專注,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還有別人看到她的畫時露出的笑容。如今,她的畫作不僅成了自己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更成了傳遞鄉村文化的橋梁。

記者 楊穎琦 文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