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25
9月22日、23日,山西省第七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汾酒杯”健身秧歌交流活動在運城市體育館隆重舉行。
來自全省各市的12支健身秧歌隊、160多名老年健身秧歌愛好者齊聚一堂,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旋律中,用熱情與舞姿詮釋著“老有所樂、老有所健”的精神風貌。這場持續兩天的賽事,不僅是一場技藝的切磋,更是一次文化交流與健康理念的生動傳遞。
賽場盡展風采
9月22日清晨,當開幕式在激昂的樂曲和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這場備受矚目的健身秧歌比賽,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緩緩拉開了帷幕。本次交流活動設置了“規定套路”與“自選套路”雙賽道,既考驗團隊對傳統動作的精準把握,又鼓勵創新編排融入地方特色。
賽場上,12支隊伍身著色彩斑斕的服裝,手持彩扇依次登場。
在規定套路環節,各隊隊員精神飽滿,動作整齊劃一,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最終,晉城市代表隊通過精準演繹《全國第八套健身秧歌》,以9.200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冠軍;運城市代表隊和臨汾市代表隊分別以9.186分和9.106分榮獲第二和第三名。
而在自選套路環節,隊伍表演更顯各自特色,選手們以經典的傳統秧歌為藍本,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動作輕盈流暢,隊形變化多樣。最終,運城市代表隊的《豐收時節》,以9.296分的高分斬獲優勝獎第一名;大同市代表隊的《沂蒙情》,以9.226分位列第二;臨汾市代表隊的《牧羊情》,以9.136分獲得第三名。所有參賽代表隊均以良好的賽風賽紀展現老年運動員的素養,全部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
賽后依舊拼搏
比賽的序幕尚未拉開,參賽的隊員們便早早來到了比賽場地。在這里,他們開啟了緊張而細致的準備工作。他們反復打磨基本動作,力求每個動作都標準規范;精準配合隊形變換,確保整個隊伍的陣型整齊有序。每一個細節,他們都認真對待,不容半點馬虎。
賽場上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背后都是隊員們日積月累的結果。為了在賽場上展現出最佳狀態,12支隊伍的隊員們早早便開始了緊張的訓練。公園的空地、訓練室成了他們的“戰場”。
訓練過程中,受傷是常有的事。長治市代表隊的隊員王亞偉說:“大家有扭傷腳踝的、拉傷肌肉的。”但對于這些疼痛,大家也只是稍微休息片刻,貼上膏藥,便繼續投入到訓練中。除了身體上的付出,隊員們還在精神上相互鼓勵、支持。“因為我們年齡比較大了,訓練一會可能就跟不上節奏了,這時大家都會站出來相互鼓勵、加油打氣。”王亞偉說道。
舞出健康活力
秧歌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也具有獨特的健身價值。它融合了舞蹈、音樂、運動等多種元素,能夠全面鍛煉身體的各個部位。在比賽現場,很多隊員都表示,參加秧歌活動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來自忻州市的李福慧說道:“跳秧歌有非常大的好處。一方面,在健康上有明顯改善,體能也得到了增強;另一方面,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我們收獲了許多歡樂。”
運城市代表隊的教練安冬竹,在40多歲時身體狀況并不理想,經常感到疲憊無力。為了改善健康,她開始在小廣場上鍛煉,逐漸愛上了跳秧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跳秧歌不僅讓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快樂,還讓我的身體更加健康了。”安冬竹笑著說。
國家體育總局官網發文指出,健身秧歌對人的身體具有獨特的調節功能。跳秧歌的同時伴隨著動聽的鼓樂,歡快舒暢,可以調節人的情緒,陶冶情操,使人的身心得到平衡。健身秧歌是一種有恒、有序、有度的有氧運動,無論是對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是強身健體的有效的方式。
在這場以平均年齡60多歲人群為主體的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故事的主角,他們用舞蹈詮釋著對生活的熱愛。此次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老年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風采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還為各兄弟市間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有力地推動全省群眾體育工作,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向縱深發展。
本次活動由省體育局、省委老干部局、省體育總會、省老年人體育協會聯合主辦,省全民健身指導中心、市體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體育總會、市老年體育協會共同承辦。
■實習生 續思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