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秋收印象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18

電子報刊

原國寶

秋收和夏收是老家最重要的農事活動。相較于夏收時節的那份緊張與焦灼,秋收時節是舒緩的、慢節奏的;相較于夏收時節空氣中彌漫的土腥味,秋收時節的空氣是甜美的;相較于夏收時節田野里單一的土黃色,秋收時節的田野是爛漫多彩的。

如果說秋收時節是一幅鋪陳于天地之間的巨型水墨,玉米無疑是畫頁中最濃厚的底色。玉米因生長周期短、好管理、產量高,成為晉南農村播種面積較大的秋季作物。在過去水利條件、農業科技相對落后的年代,玉米自然成了莊戶人家餐桌上的主要食物。

玉米成熟的時令沒有夏收時節“麥熟一響”那般緊促。旱地的玉米一般成熟較早,水澆地的玉米成熟較晚,這樣便于有序安排收割時間。放眼望去,漫田遍野,綠色挺拔的秸稈,灰白的天花頂,吐著紅纓、粗壯碩大的玉米,這是秋收時節特有的景致。

刨玉米秸稈是秋季最繁重的體力活。玉米根系一般有碗口大小,刨玉米秸稈時,一手抓緊秸稈,一手揮動小镢,估摸順著根系周邊先疏松土壤,一镢下去,順手一撬,抓著秸稈的手同時用力向上一拽,玉米秸稈連著根系才能被完整刨出,再用小镢撣去根系的余土,然后把秸稈碼放在地里。遇上雨水充裕的年份,玉米長勢好,秸稈粗、根系旺,為趕農時,要用小镢子把一顆顆偌大的玉米根系從泥淖里刨出,只有切實經歷,方知艱辛。

為了減輕勞動強度,適時先剝去玉米葉,掰掉玉米,最后刨玉米秸稈,是莊戶人家在長期農業生產中總結出的農事經驗。剝去玉米葉,可以改善田間光照通風條件,加快玉米成熟。玉米葉作為家畜的上好飼料,物有所值。遇到發甜的玉米秸稈,大人們會細心收集帶回家,給孩子們解饞。玉米秸稈削皮嚼瓤,細細咀嚼,回味無窮。吃“甜甜甜”是那個年月農家少年的特有的珍貴記憶。

玉米收回家,忙的是一家人。老人、婦女剝去籽粒飽滿的玉米的外層苞皮和纓子,剩三五片內層苞皮,翻至穗軸,露出籽粒。把玉米編成兩米左右的玉米辮子,在屋檐下方的臺階上用青磚壘一個尺許方臺,找一根粗細長短適合的木椽固定在方臺與屋檐中間,然后把玉米辮子圍著木椽,一圈一圈往上纏繞,直至頂端。遇上好年景,莊戶人家的屋檐下一排排玉米辮子,像極了一條條盤踞的金龍,蔚為壯觀。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那成堆的紅薯、潔白的棉花,綠豆、谷子各種雜糧,花生、芝麻各種作物,競相成熟。溝邊堰畔,南瓜、冬瓜碩大,果桃梨棗,香飄四溢……收獲的秋季,是莊戶人家最幸福快樂的時節。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秋收季節繁重的體力勞動已被先進的農業機械所取代,城鄉居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到秋收時節,總是思緒萬千,欲買桂花同載酒,縈繞于心,難以忘懷的總還是往昔的秋收印象。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