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15
記者 楊穎琦

主角:菱花形銅鏡
出生時間:唐代
尺寸:直徑6厘米、厚0.3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當古代女子“帖花黃”時,面對的便是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一面面精致的銅鏡。銅鏡的制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古人就開始使用銅鏡。在青銅器誕生之初,銅鏡開始出現在王室貴族的梳妝臺上;春秋以后,一般的貴族得以使用;秦漢以后,銅鏡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其數量、種類也越來越多。
唐代時,國力強盛,手工業發達,銅鏡的鑄造工藝也達到一定高度,生活的富足讓人們對生活器物的審美要求也更高,銅鏡在這一時期由實用品向藝術品轉型。我們今天看到的唐代銅鏡,其形制與制造工藝打破了傳統模式,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分,使得銅鏡質地更為銀亮;在造型上也打破了以往的圓形、方形,出現了菱花形、葵花形等形狀;紋飾的內容豐富多彩,各種奇花異草、月宮、仙人、神話故事等都成為其表現題材。鹽湖區博物館館藏的這件菱花形銅鏡便是那個時代流行的花形鏡。
這面銅鏡直徑6厘米,厚度僅0.3厘米,小巧精致,便于手持使用;形制為六角菱花形,內為圓形、圓鈕。其邊緣線條流暢優美,恰似一朵盛開的菱花,花瓣舒展自然,靈動而富有韻律。與規整的圓形銅鏡、端莊的方形銅鏡相比,菱花形銅鏡多了一份活潑與輕盈的氣質,仿佛將大唐盛世的浪漫與優雅融入其中。以鈕為中心,內區的花卉紋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花卉世界,花瓣與草葉在其中或舒展、或卷曲,宛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外區則飾以凸點,這些凸點均勻分布,與內區的花卉紋形成鮮明對比。
菱花鏡的出現和流行體現了唐代時人們對自然之美的追求。菱花這一自然界中的美麗花卉形態,被巧妙地運用到銅鏡設計之中,彰顯了唐代人將自然與藝術完美融合的智慧。另一方面,花卉在古代常象征著美好、吉祥與繁榮,人們在銅鏡上裝飾花卉紋,不僅在視覺上看起來更加美觀,更希望借助花卉的美好寓意,為生活帶來幸福與好運。
其次,這些成雙成對的紋飾也象征著好事成雙或生活美滿,其吉祥的寓意也讓這些花形鏡成為當時男女間的愛情信物,也是他們傳達思念的愛情媒介。至今,河東地區還流傳著這樣的習俗:女兒在出嫁的時候,都會從娘家貼身攜帶一面鏡子,以祈望吉祥平安、小家庭團團圓圓,薛逢在《追昔行》中寫的“嫁時寶鏡依然在,鵲影菱花滿光彩”就是這一習俗最形象的寫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