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6
本報訊(記者 游映霞 通訊員 王夏飛)8月19日,在河津市文化館(北城館),一堂生動的二胡器樂課正在多功能室有序開展。專業老師耐心帶領大家練習旋律,學員們認真聽講、專注練習,感受民族樂器的魅力。市民毋麗霞已經在這里上了十多節課,她說:“館里給我們請了專業老師,還是免費教學。老師非常專業,每節課都有新內容,讓我收獲很大。”自今年4月開館以來,該館已累計接待市民上萬人次。
河津市文化館(北城館)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共分上下兩層,一樓設有多功能廳、舞蹈廳、書畫室、文化走廊等,各功能室寬敞明亮、基礎設施齊全;文化走廊內,二十余幅精品字畫整齊排列,藝術氣息十足。館里精心籌劃,每周邀請專業老師為大家進行二胡、電吹管、古琴等培訓。此外,每天還會有不同的民間團隊在這里開展舞蹈、旗袍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該市市民范月芳便是這里的熟面孔,她每周都會和姐妹們相約于此,大家圍坐在一起讀書、交流感悟,收獲滿滿。“這幾年喜歡上了讀書,感覺讀書讓自己很受益,也想讓更多的人受益于讀書。文化館(北城館)正好提供了這個場所,這里既溫馨又安靜。我們姐妹們在這里共同讀書,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二樓則集中展示了本土文化瑰寶,國家級非遺呂氏磚雕、省級非遺轉花燈、市級非遺河津擦色描金漆器髹飾、河東土布印染等,這些帶著歲月溫度的非遺項目,以圖文解說搭配實物陳列的方式呈現。實物展區,磚雕的紋路里藏著老匠人的巧思,轉花燈的骨架上留著代代相傳的手溫,漆器表面的擦色描金似將時光定格……市民們在各展品前駐足流連。
開館以來,該館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不斷豐富服務供給,每周二至周日向市民免費開放,為市民提供了充滿溫度與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