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8-26

運城博物館展出的東漢陶狗 記者 劉亞 攝
人到窘境逆境困境絕境,無論親友,各種做鳥獸散時,尚有一條小狗依偎腳邊,趕之不去,怎能讓人不對其備生疼愛與尊重。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寫一山西潞安人,其父被人冤枉,“陷獄將死”。這人把家中錢財搜括一空,攏共大約一百兩銀子,裝進腰包,準備去郡府里通通關節,把父親救出來。“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這人實在是煩黑狗跟著,下了騾子,“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這人才重新上了騾子。疾馳到郡府時,天色已晚,一檢查腰包,不知什么時候漏了個洞,至少有一半銀子丟失不見了!嚇得他“涔涔汗下,魂魄都失”,想回去找時,城門已關。這一夜在旅館不禁繞室彷徨,長吁短嘆,想自己來郡府的那條路恰是南北沖衢,平日里行人如蟻,怎么可能再找回丟失的銀子呢?天一亮,城門剛開,他就騎騾出城,抱著一念僥幸查找失銀,來到自己昨天下騾打狗的地方,發現黑狗已經死在路邊的草叢里,“毛汗濕如洗”,這人覺得奇怪,把黑狗的尸身抬起,才發現身子下面捂著自己所有的失銀。原來是這條狗為了把他丟失的銀兩找回來,活活累死的!(《解放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