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抗日殉國的軍分區司令員康俊仁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7

康俊仁,夏縣周村人,生于1908年。因家境貧困,僅上了三年小學,便停學務農,靠賣青菜為生。他性格倔強,喜交朋友,并愛打抱不平,深得貧苦青年的喜愛。

康俊仁像(資料圖片)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激起了康俊仁的愛國熱情。當時,他擔任周村村長,積極響應共產黨“減租減息”的號召,帶領群眾燒毀封建廟宇和地主契約,減輕了貧苦農民的負擔,調動了大家抗日救國的積極性。

1938年3月,夏縣淪陷,人民群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康俊仁目睹侵略者肆意橫行、無辜群眾慘遭屠殺,義憤填膺。他結交了一伙青年朋友,準備與日軍作斗爭,得到黨組織的贊許。在共產黨員柴澤民、金長庚的指導下,他以日本皇軍村長的身份,經常進入縣城日軍部,為黨組織偵探敵情。不久,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農村積極發展壯大黨的組織。

日軍不斷在周村等地騷擾百姓,奸淫擄掠,康俊仁決心參加游擊隊,拿起槍桿子消滅敵人。1940年秋,黨的負責人金長庚、宋毓俊指示他參加了國民黨組織的馮虎林游擊隊,并做爭取馮的思想工作。康俊仁參加游擊隊后,不久便在尉郭、中衛等地與日軍激戰。他在戰斗中膽大勇敢,機動靈活,受到馮虎林的賞識,很快被任命為馮虎林游擊隊第二大隊長。

1941年,中條山失守。日軍在沿山一帶設碉堡、駐民團,實行封山。5月23日晚上,康俊仁率領二大隊包圍了山底、小王、陳村三處民團,一槍未打,敵人就全部繳械,共收繳步槍30多支,俘虜敵人30多人,壯大了二大隊的力量。

不久,馮虎林游擊隊被國民黨第一戰區總司令部整編為“晉南挺進縱隊第六支隊”,委任馮虎林為支隊長。眼見爭取馮虎林無望,上級黨委決定成立自己的抗日武裝力量,并于5月30日晚在陳村召開會議,會上由上級黨委負責人金長庚宣布:“取消六支隊大隊的番號,成立夏縣抗日游擊隊康大隊。”同時任命康俊仁為大隊長,轄四個中隊,一中隊隊長韓景泉,副隊長趙啟才;二中隊隊長金長鈞,副隊長張克會;三中隊隊長張忠義,副隊長金跟錄;四中隊隊長樊馬義,副隊長金忠吉。全大隊起初共70多人,步槍45支,沖鋒槍20支,成為黨在條西地區武裝力量的基礎。

康大隊成立后,康俊仁帶著隊伍首先除掉了漢奸、土匪頭目張樹森,收繳長、短槍各10支,收編士兵30多人。同年7月,在周村與郭道之間的公路和洪洛渠沿岸,康俊仁率領30余名戰士,攔截從太岳區掃蕩歸來的日軍一個騾馬運輸隊。經半小時激戰,日軍突圍而逃,整個騾馬運輸隊和全部物資被繳獲,包括三八式步槍5支,擲彈筒1個,騾馬49匹,以及大量軍毯、軍裝、香煙、食品。

緊接著便是收編李文達部隊。李文達曾在閻錫山軍隊里當過營長。中條山失守后,他乘機收羅了國民黨散兵,拉起支部隊,經過動員這支部隊后也編入了康大隊。

康大隊在康俊仁同志領導下,很快發展到800多人。他們殺漢奸、打日寇、除惡霸,使日軍惶惶不可終日。1941年8月2日,日軍調動兩萬多兵力,由鐵路沿線開始,北從聞喜至埝掌,南由安邑至夏縣縣城,采取篦梳戰術,妄圖全殲康大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康大隊損失慘重。

這次反“掃蕩”后,康俊仁召集樊馬義、金忠吉等幾位中隊長,總結了教訓,分析了形勢,又重整旗鼓,準備再戰。康俊仁派樊馬義、金忠吉上中條山收尋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棄的武器;派張忠義、金長鈞、張克會整頓隊伍。樊馬義和金忠吉在山上收到機槍6挺,步槍10支,手槍2支,子彈1200多發。日軍“八二掃蕩”時,脫掉軍裝化裝成老百姓分散隱蔽在家里的戰士,聽到康大隊重整的消息后,紛紛前來歸隊。很短時間,康大隊便得以恢復起來。

同年11月上旬,康大隊在陳村召開歡迎會,歡迎上級黨委派來的指導員崔曉濤同志。崔曉濤同志傳達了上級黨委“發展武裝力量,擴大活動地盤,建立民主政權”的指示,講解了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作戰方針和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要求部隊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此,這支完全由農民組成的抗日武裝,成了黨領導下的正式部隊。

是年12月下旬,上級黨委金長庚、李志敏等領導同志在高家坪將康大隊更名為“康俊仁抗日游擊支隊”,支隊長康俊仁,副支隊長李志敏,參謀長崔曉濤。支隊下設五個大隊、一個直屬中隊。一大隊長韓景泉,二大隊長張克會,三大隊長高景義,五大隊長張世俊,七大隊長張忠義。活動區域的劃分是:一大隊在前山沿一帶;二大隊在后山窯頭、寨里、泗交一帶;三、五大隊挺進鐵道以北,鞏固擴大稷麓根據地;七大隊以南郭、大洋為基地,挺進王村、西下馮,占領峨嵋嶺,向聞喜縣農村擴展。

1942年5月28日,康俊仁帶領一、三中隊二百多人,一舉殲滅了駐在樓底炮樓的警備隊。警備隊長趙雷生部下30多人,全部俘虜,繳獲機槍1挺,步槍18支,擲彈筒1具。同年7月21日,賈真一部屬李永貴率領3000多人,突然進入康支隊活動地區——洋橋村。中共夏縣(地下)縣委副書記寧毓俊指示康俊仁殲滅這支土匪隊伍。康俊仁火速派人通知各部隊,當天晚上集中了約700人,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圍了李永貴匪軍。拂曉開始進攻,激戰一小時,全殲李永貴匪軍。

在黨的領導下,康俊仁抗日游擊支隊,經過幾個月的戰斗,粉碎了敵人的強化治安政策,迫使敵人轉入防御,我軍則轉入了進攻。此后,根據地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聞喜、夏縣大部分地方得到解放。不久,由解放區人民當家做主,選舉產生了稷麓縣抗日民主政府和夏縣一、二、三區三個抗日區政府。同時成立了縣大隊和區干隊地方武裝組織。有了人民政府,康支隊的兵員、物資供應等均有了可靠保證,戰斗力更強了,此后的強攻廟坡山、痛擊王正元、反擊賈真一、保衛解放區、打退解寶盛、強占火焰山等戰斗,都打得很漂亮。

1943年11月,太岳五分區軍分區成立,康俊仁同志被任命為司令員。1943年底,日軍集中3萬多兵力,加上賈真一匪幫殘部,分四路向我中條山抗日根據地進犯。康俊仁同志周密布置,沉著指揮,帶領全區軍民,勝利地擊退了日軍兩次大規模進攻。為了制訂新的作戰方案應對日軍再次進攻,康俊仁親自下山偵察敵情,于1944年1月22日返回司令部途中,在夏縣周村后溝不幸殉難,時年36歲。

1945年9月,康俊仁抗日游擊支隊整編為五十六團,全體指戰員合影。(資料圖片)

康俊仁同志是在抗日烽火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一位優秀指揮員,是我黨培養出來的抗日英雄,他為國捐軀,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中共運城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