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07
宋利平
公元1024年4月1日(北宋天圣二年二月二十),樞密直學士、益州知州薛田在四川成都代表官方主持發行了紙幣“交子”。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定紙幣,比美國(1692)、法國(1716)等西方國家早六七百年。薛田由此被稱為“交子”之父。
◆薛田其人◆
薛田,字希稷,北宋河中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人,咸平五年(1002)中進士,先做了丹州(陜西宜川)推官,掌理刑獄,是地方檢察官員,接著擔任中江縣(今四川德陽市中江縣)知縣,然后分別任陜州、亳州通判;隨后赴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副使,參與國家財政方針的制定,掌管全國財政的統計和支出調度,合理調配財政資源,同時擔負增加財政收入,充實國庫財富的職責。這一時期,薛田了解了社會財政發展狀況,熟悉了財政政策和運作規律,對經濟金融有了深入研究和具體實踐。
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薛田調任益州路轉運使(1015~1017),職責是掌握益州財政賦稅,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后來,他還任過陜西路轉運使、河南知府、龍圖閣待制、開封知府。天圣元年(1023)四月,朝廷任命薛田為益州知州,加樞密院直學士頭銜,使其成為宋仁宗時期第一任益州知州(1023~1026)。至此,他和四川結三度緣分,在成都二次任職。
◆何為“交子”◆
“交子”是四川民間方言,就是交接對照的票證、票券,也就是“合券取錢”,對照票據而取錢。
北宋時把蜀地分為益州路、夔州路、梓州路、利州路,統稱“川陜四路”,財政收入占到宋朝的三分之一。當時,益州和揚州是同樣比肩的繁華都市,經濟發展、商貿發達,為交子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原來,蜀地是銅錢鐵錢并用,以鐵錢為多。北宋統一四川后,為了削弱其經濟基礎,防止割據,一方面運走四川銅錢,一方面又禁止銅錢入川,商貿、納稅都用鐵錢,鐵錢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而鐵錢比銅錢價值更低,10個鐵錢才能兌換一個銅錢,重量更大,攜帶不便,導致民間貿易阻礙。史載,購買一匹絲綢,需鐵錢20貫,約重130斤。
為了解決鐵錢攜帶不便問題,成都地區民間出現了為商旅保管鐵錢的“交子鋪”,就是存款人把鐵錢現錢交給交子鋪,交子鋪為存款人開具一張寫了對應金額的楮紙憑券。待商旅需要錢時,就憑此楮券到交子鋪領取鐵錢,并收取3%的保管費,即每貫收取30文錢。這種由交子鋪發行,類似存款憑證的楮紙券,便被稱作“交子”。之所以用楮紙券,是因為用成都特有的楮樹皮為原料制作的紙張印刷的,堅韌耐磨、制作精良,因此,“交子”也稱“楮幣”。
據記載,“交子”表里皆有記號,隱秘處還設有題號,采用朱墨間錯的印刷方式,以便私下參驗和記錄錢數。此時,紙券上一般蓋有商號的印記和密押,沒有統一形制,和現在普通收據類似。
隨著交子信譽的提升,商人為了節省用交子兌換現錢的手續費,商品交易中便直接用交子支付,交子由存款憑證變成了支付工具。一些交子鋪發現,每年絲蠶米麥將熟時節會出現用錢高峰,于是在沒現錢作保證的情況下提前印制一批交子,以交子鋪的信用作保證,有了信用貨幣的雛形。
很快,交子鋪越設越多,一系列金融風險逐步產生。因為看到自己交子鋪里存入的現錢越來越多,而且有的現錢很長時間不取,少數交子鋪主就將保存的現錢私自挪用,投資到其他領域,使得存款人取款時,無法如數兌現,造成了經濟損失。更有少數奸商,惡意金融詐騙,在濫發交子后立刻停止營業或偽造交子牟利,使所發出的交子根本無法兌現。這樣,引發了社會動蕩,增加了訴訟,激起了諸多事端。此為民間“私交子”階段。
景德年間(1008~1016),為了興利除弊,有效遏制金融詐騙,保證商品交易健康運轉,時任益州知州張詠對分散的交子戶進行了整頓,指定以王昌懿為首的16家資本雄厚、信譽良好、擔當守法的商戶特許經營,連保發行交子,共同承擔兌換責任,取消其余交子鋪戶發行交子的資格。同時,嚴格監督交子的印制、發行、運營,交子用統一的紙張、版式、顏色,并加強了管理,“設立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一界而換之”,規定交子發行必須有鐵錢做準備,保證現錢的自由交換和隨時兌現。此時,交子的發行不再是地下操作、民間行為,取得了政府認可,進入商辦交子階段。
但是,隨后出現交子鋪戶挪用存款人現錢購置田地、房舍,民間也出現偽造交子,爭訟四起,交子擠兌,影響社會治安。1020年,時任益州知州的寇瑊采取“一刀切”辦法,關閉了交子商戶,查封了印制交子的印章和工具,禁止民間發行交子,商品交易一律不再使用交子改用鐵錢。
◆敢為人先◆
早在1015年,薛田改任益州路轉運使時,就發現四川當地百姓使用交子交易的現象非常普遍,但因為是民間自發印刷,信用和認可程度差,不能足值和按期兌付的風險大。他深入基層調查,詳細了解當地經濟和貨幣流通情況,憑借自己之前的財政管理經驗,擬上奏朝廷,建議由官府掌控交子發行的主動權,設立機構,專門印制和管理交子。這樣,既可控制金融風險,還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但這一超前的經濟主張未獲得時任益州知州凌策的肯定和支持。凌策看到私交子雖系民間自行管理,但十六商戶連保后,流通秩序基本良好。如果行政干預,強制將私交子收歸國有,會擾亂社會秩序,經過綜合權衡,凌策決定不采取薛田的建議,也未將其建議上報朝廷。
寇瑊停止交子使用后,導致“市肆經營買賣廖索”,商品交易減少,百姓生活不便,社會怨聲載道,既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又影響了官府權威。此時,宋仁宗繼位,太后劉娥臨朝聽政。她正好是益州人,深知鐵錢在當地流通的弊端,為使益州的商品交易和百姓生活重回正軌,將寇瑊調任鄧州知州,任命了解益州情況、有一定管理經驗又勇于擔當的薛田為益州知州,并讓薛田與梓州路提刑王維明、益州轉運使張若谷共同商議,考察和處理交子事宜。
薛田走馬上任后發現,交子已經取代鐵錢成為四川的通行貨幣,雖然官方取締,但民間一定還會私自發行使用。只有交子這個新生貨幣才能解決沉重的鐵錢與日益發展的商品經濟之間的根本矛盾,關鍵在于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天圣元年(1024)十一月,薛田上奏朝廷,請求恢復交子的使用,但應有官府專設機構控制其出納,賦予其法定效力,禁止民間印制交子。“若是交子之法歸于官中,臣等相度欲于益州就系官廨宇,保差京朝官另置一務”。“田、若谷議廢交子不復用,則貿易不便,但請官為置務,禁民私造”。朝廷反復討論,采納了該建議,同意設立“益州交子務”,發行流通紙幣交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國家主導流通貨幣,是中國金融史上的創舉,“益州交子務”也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銀行”。
◆管理有方◆
交子官辦后,如何有效管理,成為關鍵。以薛田為首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完善了機構。規定了益州交子務的人員組成,設有監管、掌典、貼書、印匠、雕匠、鑄匠、雜役等共181人。1024年1月12日“益州交子務”獲得批準,同時主管鈔紙生產和紙幣印刷。這一天就成為紙幣正式誕生紀念日。二是發行時段兩年為一界,到時候以新交子回收舊交子。三是限定發行數額,此界印發125.6340萬貫,以后每界印發數量以此為準。四是實行準備金制度。每發行一界官交子,須備本錢(即準備金)36萬鐵錢,準備金占比達到28%。五是交子的面值定為1貫至10貫,使用時臨時填寫。六是每張交子的票面上,加蓋“益州交子務”和“益州觀察使”兩方官印,并書有字號。七是人們將鐵錢存入時,交子務便發給交子,并將交子的字號登記在賬簿上,兌現完成時再將字號銷賬。八是每1貫鐵錢,收取紙墨費(手續費)30文。九是為防止偽造,制定了獎懲措施,各錢局設辨鈔人,專門識別紙幣真偽,告發偽造者賞錢500貫,偽造者發配出益州永世不得返回。
官交子北宋自天圣二年開始發行到大觀三年(1109),85年間共發行43界,交子的面值很長一段時間保持穩定,實現了從商業信用憑證到法定貨幣轉化,極大促進了成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薛田在其《成都書事百韻》長詩中有句“貨出軍儲推賑濟,轉行交子頌輕便”,也是對其勇于探索創新,敢于擔當作為的最好注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