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05
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哥哥。他是書法家,也是歷史上比較早的“躺平干部”。
《晉書·王徽之傳》記載,他在車騎將軍桓沖手下擔任車騎參軍時,負責管理馬匹。他整天蓬頭垢面,衣冠不整,對自己的工作不聞不問,一副不羈模樣。有一次桓沖問王徽之:“王參軍,你在軍中哪個部門任職?”王徽之想了想說:“不知是什么部門,時常見人把馬牽進牽出,我想不是騎曹,就是馬曹吧!”桓沖又問:“那你管理的馬匹總數有多少?”王徽之毫不在乎地回答:“這要問我手下飼馬的人,我從來不去過問,怎么能知道總數有多少呢?”桓沖再問:“聽說最近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馬有多少?”王徽之神色如常說:“我連活馬的數字也不知道,怎么會知道死馬數呢?”
桓沖又委婉地說:“你到府中已經很久了,近日應該處理政務了。”王徽之聽了并沒有回答他,只是看著遠方,用手支著腮幫子說:“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氣啊(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桓沖聽了,搖了搖頭,便不再問了。看到這兒,王徽之的所作所為真讓人無語。人常講“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盡其責。”像王徽之這樣的吊兒郎當的公子哥,人在崗心不在崗,不務實、只務虛,沒有責任意識,不珍惜工作崗位、不認真履職盡責,怎么能把工作干好?
“為官就要有為,干部就要干事。”干部干事是職責所在、本分使然,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又怎配“干部”二字?對職責無所用心,尸位素餐,聽之任之,該管的不管,該抓的不抓,其實就是作為干部的最大失職。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當以王徽之為鑒,始終胸懷“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格局,勇擔“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的責任,堅守“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切實把黨員干部的職責要求轉化為一件件踏實為民的具體工作,在造福于民的實踐中書寫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奮斗答卷。
(欣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