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01
□祁世坤
柳宗元自詡河東柳宗元,世稱“柳河東”,他逝于柳州任所,世又稱“柳柳州”。近日,廣西民族歌劇《柳柳州》(以下簡稱柳劇)來永濟演出,倍感欣喜。一進入劇場,就沉浸在那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濃烈的藝術氛圍之中。
主題輝映親民淚
觀看柳劇的演出,主題正是那特別亮目的兩句劇詞:“北望長安夢未休”“我的長安在柳州”。貫穿全劇復歸朝廷而不得的親民淚,令人感動不已。
河東柳氏自秦末遷來解地,發展至隋唐之初,成為河東郡地的三大望族之屬。然而到唐代宗時,宰相柳奭被害,從此“猶不能興”。唐順宗時,柳宗元被擢升為禮部員外郎,進入永貞革新“二王劉柳”核心集團。柳宗元使河東柳氏再度朝政復起,足見他勃發的政壇雄心。
然而,這場革新由于宦官集團的強力反制,隨著新皇帝登基而失敗,只有146天生命。柳宗元作為南貶的八司馬之列,貶至永州。十年永州,他深入民間,沉入底層,寫了大量文章和詩歌,不乏“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之作。他在不得志的情況下,立言著述,申明“唯以中正信義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的信念。利安元元,這是“吏為民役”思想的深層表達。
柳劇緊抓永貞革新這一歷史事件,就其“吏為民役”和“利安元元”的表述,追溯柳宗元的心路歷程,就他的“北望長安夢未休”,對其復歸朝政的心態深入發掘,彰顯他跌宕起伏的英雄淚。
二次南貶,柳宗元遷為柳州刺史,使得革新理論在柳州開花結果,即為煌煌四大政績。他以多病之軀,勵精圖治,鞠躬盡瘁,英年早逝。雖說柳宗元復歸朝廷的政壇雄心,終成泡影,但他的親民淚卻盡灑柳州,一句“我的長安在柳州”感天動地,回響在歷史的深遠長空。
輔線激揚同志情
永州革新中的“二王劉柳”,劉禹錫排位在柳宗元之前,劉柳本是同科進士,已成政治誼交。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有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被視為臣心不恭的表露,這也是他們二次南遷的因由之一。皇帝對劉的處罰是發往環境最為惡劣的播州,而他還要帶上80歲的老母受罪。對此,柳宗元慨然上奏朝廷,“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迫使皇帝改判了劉的處境,卻最終遷恨于柳,“記怒人臣”。
再次南貶,更見患難之交。而這正是柳劇的一個輔線,這與主線相輔相成,貫穿著全劇的始終。
二人南下,一路相隨。衡陽分別時,柳有三贈劉員外詩,劉有三回詩應答,二人相泣分手。二人理想未泯,在精神上相互支持,“書信往來十三載,肝膽相照兩心知”,已成生死至交。
柳宗元對劉母的病情多次問詢,不想自己卻緊隨其后。劉母病喪靈柩回歸途中,劉得到柳的亡故訃告,更是大放悲聲:“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又得知柳的囑托,收養其子周六,整理遺著。劉禹錫有著兩次祭柳之文,且攜周六于柳墳前祭拜,深表衷情。
細節重塑形象美
柳詩“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其實是說既是刺史,也不能異地往來。還如柳詩所述“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但劉柳卻是形影不離,互訴衷腸,這當是劇情的需要。
柳的夫人唐月,那個永州時期“為父子晚”名為和娘女的母親。唐朝官員《婚律》,“尊卑不得為婚”。唐月不能以妻名待,更別說是刺史夫人。這樣也就有了最后柳的慚情直言,扶正了唐月的夫人正名。劇情如此,顯見他廢除奴俗的壯舉也在自家得到體現,是為婦女解放的先聲,其意義非同小可。
他在柳州的四大政績,可概括為廢除奴俗,解放奴婢;破除迷信,去鬼息殺;發展生產,開荒鑿井;修復孔廟,興辦文教。無論如何描繪都不為過,所以劇情著筆甚多甚細。
蕩氣回腸柳州歌
劉禹錫晚年沉醉于民歌的改造,有柳枝詞二首和九首之作,其中九首第一有句“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取新翻楊柳枝”。楊柳枝,又名楊柳枝詞,在漢唐詩歌中,屬樂府詩類。楊柳曲,蘊涵雋永的風情味。折柳贈人也習為時俗,柳劇開篇劉柳的折柳惜別,已見二人的一往情深。
柳宗元給柳州帶去先進的中原文化,使之移風易俗;同時也與柳州峒民逐漸融合,深識民族風情的異彩紛呈。歷史上,柳州是西南邊陲少數民族雜居地,壯族本是能歌善舞的風情民族,這樣柳宗元帶去的中原先進文化,同西南百越文化的結合產生了特異的效果,碰撞出了藝術的火花。歷史傳承至今,廣西是歌劇《劉三姐》的家鄉,本以山歌對唱聞名,《柳柳州》于《劉三姐》,可謂是高潮迭起,再顯歌舞的神采風韻。
“千萬孤獨盡,高山流水情。
柳樹情依依,行行復行行。”
這一劇終時的民歌合唱,令人淚目。
多情最是羅池月,長照衣冠冢中魂。
至此,《柳柳州》歌劇,精美絕倫,可謂鮮明的內容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柳柳州高風亮節的高大形象和難以忘懷的深長思念。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