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古代治理黃河的名臣與妙招

來源:中國水運報時間:2025-07-25

□劉永加

運城市鼎鑫華府小區“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石雕  記者 劉亞 攝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中華文化,而且在灌溉、航運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歷史上黃河災害發生比較頻繁,對于黃河的治理顯得重要。司馬遷在《河渠書》開篇就說,“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這句話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大禹常年奔走在治水第一線,“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大禹這一形象可謂深入人心并傳之后世,直到漢代畫像石中,大禹依然是頭戴斗笠,手執木耒,奔走在山川之間。歷代在治理黃河的實踐中涌現出一批治河名臣,并且他們摸索出了獨到的治河策略,令人耳目一新。

漢代王景堰流法治河有道

王景,字仲通,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后漢書?王景傳》記載,王景“廣窺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沉深多技藝”。他特別“能理水”,曾與王吳合作,用“堰流法”治理浚儀渠很有成效。因此,東漢朝廷便授命他們兩人治河。他們的治河工程主要有:疏浚河道、修建堤防和建立水門等。

這次王景、王吳治河,所確定的黃河下游水道,上起滎陽,下到千乘海口,共長千余里。黃河攜沙量大,河道因泥沙沉積容易南北擺動,而且黃河汛期水量往往是平時的幾十倍,四處漫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修建河堤,否則,對沿岸人民生命財產的為害極大。因此建筑自滎陽至入海口的千里黃河長堤,便是他們這次治河的重點工程。當時他們筑堤時是“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他們修雙重堤防,將河水從內堤的上游水門流出,受外堤的阻擋,流出的水,從下游的水門回注河中。修建重堤,工程雖然巨大。但它卻有利于將洪水中的泥沙沉積于內外堤之間,既加固了堤防,又延緩了河床的淤高。

明代潘季馴束水攻沙除水患

黃河下游決口非常頻繁,洪災沙害空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明朝政府任命治河專家潘季馴出任總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黃河,針對黃河河道淤積和前人的做法的實際,潘季馴另辟蹊徑,拿出了他新的治河方法。

這種治河新法,后人稱為束水攻沙法。它最早由虞城(山西省平陸縣東)一位不知名的秀才提出,總理河道的萬恭首先加以試用,潘季馴使之進一步完善,并廣泛推行。潘季馴認為,偌大一條黃河,水中含沙量很高,而且源源不斷地隨水東下,人力有限,排不勝排。而水力無窮,將它集中起來攻沙,有如“以湯沃雪”,便可迎列而解。

潘季明主持治理黃河的時間很長,他以束水攻沙為核心,在工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的有如此做法:首先是“塞旁決以挽正流”。虞城秀才認為,“水合則勢猛,勢猛則沙刷,沙刷則河深”。在治黃河時,潘季馴遵循“塞旁決以挽正流”的方針,將從決口旁出的河水堵住,使河水集中到干流中來。潘季馴曾先后四次主持治河工作,歷時20多年,他相繼堵塞了數以百計的黃河決口,終于結束了長期以來黃河下游多段分流和洪水橫溢的局面,使河水集中到賈魯故道。

其次是筑近堤以束水攻沙,筑遙堤防洪水泛濫。潘季馴認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兩旁,則必直刷乎河底”。因此,除堵決口外,以主要力量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兩岸,緊通水濱,建筑堅固的堤防。這兩道南北大堤被稱為近堤或縷堤,是束水攻沙的最主要工程。

最后是蓄清刷渾。黃河、淮河在清口(今江蘇省清江市西南)交匯,以下的黃河與準河合槽。淮河水含沙量較少很清,為了加強沖沙力量,潘季馴又加高、加厚高家堰大堤,將準水攔蓄于洪澤湖,提高洪澤湖水位,使清水可以順利進入黃河,借清水之力,沖刷渾濁的黃水。

清代靳輔川字工程治淤沙

靳輔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大臣,水利工程專家。靳輔著有《治河方略》一書,為后世治河的重要參考文獻。

靳輔、陳潢治河,主要措施與潘季馴基本相同,即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但筑堤范圍要比潘的廣泛,除修復潘的舊堤外,又在潘季馴不曾修建的河段加以修建。他們認為河南段黃河“在上游,因此河南有失,則江北河道淤淀不旋踵”。就在河南中部和東部的滎陽、儀封、考城等地,都修建了縷、遙二堤。而在蘇北云梯關以東,潘季馴認為這里地近黃海,不需要修建河堤。而靳輔、陳潢則主張“治河者必先從下流治起,下流疏通,則上流自不飽漲”。因而也修建了18000丈束水攻沙的河堤。

但靳輔二人治河與潘季馴大有不同,除了也強調束水攻沙外,又十分重視人力的疏導作用。他們認為三年以內的新淤,比較疏松,河水容易沖刷,而五年以上的舊淤,已經板結,非靠人力浚挖不可。于是就開展人力浚挖,還總結出一套“川”字形的挖土法。方法是,在堵塞決口以前,在舊河床上的水道兩側三丈處,各開一條寬八丈深溝,加上水道,成為“川”字形。堵決口、挽正流后,三條水道很快便可將中間未挖的泥沙沖掉。“川”字形挖土法,可減輕挖土的工作量,挖出來的泥沙,又可用來加固堤防。在疏浚河口時,他們還創造了帶水作業的刷沙機械,就是在船尾系鐵掃帚,當船來回行駛時,可以翻起河底的泥沙,再利用流水的沖力,將泥沙送到深海中。這是我國利用機械治河的雛形。 (《中國水運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