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早期醬油用肉做

來源:北京晚報時間:2025-05-26

□黃逸

醬油是常見調料。2021年,中國醬油總消費量達761.2萬噸,人均5.39公斤,考慮到日本曾達人均13.23公斤/年,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醬油堪稱第一調味品,但長期不受重視,比如含“醬”的古詩汗牛充棟,而含“醬油”的古詩寥寥無幾。原因無非三點:

其一,長期被豉汁壓倒,宋代才真正翻身。

其二,早期醬和醬油都有豆腥味,且含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有害物質,影響了推廣。

其三,醬油貴,古代消費者少。

制醬油出自制醬,制醬出自釀酒。釀酒的根霉曲即可制醬,液體部分即醬油。我國至少從商代起便已掌握釀酒術,黃豆又原產于我國。1959年,在山西省侯馬縣發現人工栽培大豆粒,距今已2300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種植大豆。由此推論,在有歷史記錄之前,國人已會制醬。

文字最早記錄的醬多是肉做的。

據《周禮》記:“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大概做法就是將肉(或帶骨肉)曬干后粉碎,加粟曲、鹽,用酒泡,裝瓶發酵,需百天。

肉醬之外還有魚醬,與今魚露近似。肉醬、魚醬鮮美,但可能是有異味、價格高,只供貴族,影響了普及性,漸被邊緣化。豆醬、果醬也受重視,《周禮》記:“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醬用百有二十甕。”在《論語》中,孔子要求“不得其醬不食”,就是不同的食物要蘸不同的醬,否則罷吃。

根霉曲制醬的質量較差,蛋白質分解不充分,今天主要用米曲霉。 (《北京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