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5-13
消化內窺鏡室 王潔
現(xiàn)在是凌晨1時47分,胃鏡室里只能聽到設備和儀器工作的聲音,我正在進行設備檢查和器械準備!忽然,輪椅轉動的聲音打破胃鏡室的寧靜。
“你好護士,做胃鏡。”
我沒有停下手中的活。
“你好。”我頭也不抬地接過患者遞過來的檢查單——誤吞棗核9小時。
“推進來吧,喝藥。”
“姑娘,實在對不住啊,大半夜折騰你們。”這時我才看到患者是位老人,她瘦弱得像一片干枯的秋葉蜷縮在輪椅上,老人凹陷的雙頰泛著紅,等待檢查的焦慮與歉意在她眼底交織。迅速進行術前準備后,我扶著老人躺在檢查床上。
當胃鏡探頭滑入狹窄的食管吻合口時,監(jiān)護儀驟然響起警報。老人劇烈惡心,用手拔出胃鏡就要坐起來,她害怕得喊著:“不做了,我不做了?!蔽艺孪鹉z手套,連忙握起老人的手,安撫她說:“奶奶,沒事的,你握著我的手,我?guī)湍?,我們再試一次好嗎?”皮膚的溫度比任何鎮(zhèn)靜劑都更能安撫恐懼的靈魂,果然這個教科書之外的動作,讓老人慢慢放松下來,就這樣我一只手輕托老人下頜,一只手握著老人的手,不斷地跟她說:“奶奶,均勻地吸氣、哈氣,很好,馬上就做完了?!焙芸欤覀兙晚樌〕隽藯椇?。老人走時對我說:“閨女,謝謝你,你剛才握著我的手,像我孫女一樣?!蹦且豢涛也哦?,合格的護理,不僅僅體現(xiàn)在我們專業(yè)技能的精湛,更體現(xiàn)在我們是否能用心去回應患者的無助與恐懼。那一晚,胃鏡室的樓道內灑滿月光,我們于患者而言就像那束光,照亮著他們的就醫(yī)之路。
那天晚上出完急診回到家,我遲遲不能入睡,老人那張充滿歉疚的臉一直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竟然不記得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冰冷的“護理機器”:機械地處理醫(yī)囑、機械地檢查胃鏡設備,動作嫻熟得幾乎不需要思考,為了能按時下班,在患者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就著急轉身,邊走邊說,匆忙去執(zhí)行下一個“任務”。我發(fā)現(xiàn),我弄丟了初心,弄丟了初入職場時的那份熱誠,我把那個不管患者問幾遍同一個問題都會耐心解答的“我”弄丟了。
前段時間機緣巧合,我又回到了母校,看到了實訓室墻上的警示語:護理不是處理病例,而是呵護故事。周末的實訓室安靜無比,春風吹動藍色的窗簾,讓我恍惚,我仿佛聞到了當年練習操作時消毒水的味道,看到了基礎護理課上我們互相扮演患者的笨拙模樣,想起了授帽儀式上我感到無比神圣、激動到流淚的時刻,我似乎又找回了那份初心。
各位,請看看你們白大褂口袋里的瞳孔筆,它不僅是檢查工具,更是照亮生命隧道的火炬。當你們在凌晨兩點被監(jiān)護儀警報驚醒,在患者家屬的質疑聲中反復解釋,在系統(tǒng)彈窗催促完成護理記錄時,請記得我們在南丁格爾面前宣誓的模樣,那些永不褪色的專業(yè)記憶,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化作托住你職業(yè)信仰的溫柔手掌。愿這份初心永遠鮮活如第一次戴上燕尾帽的那個清晨——不是為了成為完美的護理機器,而是為了在每一個生命脆弱的時刻,做有溫度的“月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