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29
文 勝 安 軍
蒲劇的表演與音樂就像車之雙輪、鳥之兩翼,正所謂“一臺鑼鼓半臺戲”,蒲劇音樂占據著蒲劇的半壁江山。多年來,知名蒲劇音樂設計張志勇一直在蒲劇音樂的半壁江山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積極開拓,不斷創新。他為蒲劇的榮耀而歡欣鼓舞,也為蒲劇步出低谷而四處奔走,不管風和日麗還是陰云密布,他始終以一己之力堅持不懈地推動蒲劇在新時代實現新的傳承與發展。
音樂設計成績斐然。在蒲劇音樂設計中,張志勇始終堅持傳承與發展、守正與創新這個根本,既注重繼承蒲劇音樂的傳統精粹,又積極吸收現代音樂元素,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巧妙結合,使蒲劇音樂不僅具有傳統的厚重感,又具有當今的時代感。他為眾多蒲劇表演者進行過音樂設計,從武俊英、王藝華、吉有芳、孔向東、賈菊蘭這些大名鼎鼎的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到蘇鵬、楊燕、李曉芳這些觀眾極其喜愛的蒲劇名家,以及為數不少的蒲苑新人。他參與了眾多蒲劇經典劇目的音樂設計,從30年長演不衰的《貍貓換太子》《周仁獻嫂》《三滴血》《烤火》,到閃耀國家大劇院的《忠義千秋》。他獨立完成了《桃花峪的春天》《安安送米》等6部劇目的音樂設計。鹽湖區蒲劇團、永濟市蒲劇團、聞喜縣蒲劇團、夏縣蒲劇團和臨汾市隰縣蒲劇團紛紛邀請他編排劇目,特別是他受邀為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蒲劇團編排的大型反腐倡廉古裝劇《姚崇辭官》,榮獲了2017年河南省戲劇調演文華音樂創作獎。這是蒲劇音樂在河南省獲得的第一個極具分量的省級大獎,為蒲劇爭了光,也為所有蒲劇人在負重前行的征程中增強了信心,明確了方向。
積極致力于蒲劇發展。在專注于蒲劇音樂創作的同時,他還積極致力于蒲劇知識的普及與蒲劇事業的發展。他與妻子、一級演員蘇鵬共同開辦了“志勇蒲劇培訓班”,講授蒲劇知識,教學經典唱段,進行臺步身訓,解析化裝服裝,指導樂器伴奏,為喜歡和熱愛蒲劇的戲迷票友進行專業指導。培訓班開辦5年來,培訓學員300多人,讓一大批戲迷受到了系統培訓和專業指導,由“看熱鬧”變為“看門道”,成了戲迷中的技術派與專業隊。同時他還在每晚19:00—22:00進行線上直播,講蒲劇知識、話蒲劇春秋,為廣大戲迷朋友釋疑解惑,專業指導,至今開播場次超過1000場,受益人數超過30萬。目前還承擔著院演出一團戲迷培訓班的授課任務。
大膽進行創新與融合。他在蒲劇音樂設計中,主動融入當代音樂發展潮流,積極適應現代觀眾審美需求,并借鑒影視、游戲等的創作理念,對經典劇目《周仁獻嫂》的音樂設計進行創新性改良,在劇中增加了主題音樂。這在蒲劇音樂設計上是一個具有開拓意義的重大首創。通過主題音樂來概括全劇的主體基調、反映全劇的整體風格、增加劇目的辨識度,并對主人公周仁的內心活動和精神世界進行襯托、展示和渲染。全劇最核心的一場戲《哭墳》,是蒲劇極其著名的經典折子戲,他在處理這場音樂時,增加了前奏曲,用中西混合樂隊共同演繹,樂曲在憂傷中透著悲壯,在低落中又不失激昂,表現了主人公奮力抗爭、頑強不屈,又茫然無措、無可奈何的內心。這段曲子一開始就為整場戲定下了基調,也完美展示了周仁極其復雜的精神世界。這段曲子也以其匠心獨運的巧妙設計,得到了觀眾的普遍喜愛和業界的廣泛認可。這段曲子在抖音、快手上迅速轉載、傳唱,轉載量超過10萬人次,還有不少人用這段曲子來編排內容不同、風格各異的短視頻。周仁來到墳前時,音樂比原來有了新的創意,把傳統的板胡亮弦,改為小嗩吶。因為小嗩吶聽起來更為悲傷,比板胡更有穿透力,能夠把人瞬間帶入悲傷的氛圍,對觀眾的感染也更強烈。在唱腔上,不再用傳統的滾白,而是改作念白,在主題音樂的襯托當中,周仁通過念白完成了對人物的展示。
我們期待張志勇有更多更好、觀眾更加喜歡的蒲劇音樂作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