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29
□張新聞
《石犀》
唐·岑參
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
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參(約715年~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棘陽(今新野縣)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岑參曾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晚年卒于成都。
詩文大意是:在岷江水開始泛濫時,蜀郡的人們幾乎都變葬身魚腹。如果沒有李冰修都江堰并刻石犀鎮(zhèn)壓水怪,蜀郡哪里還會有居民房舍呢?現(xiàn)在才知道李冰的治水功績,就連當年的大禹也無法與他相比啊。
本詩表面上是寫李冰為鎮(zhèn)壓水怪而鑄造的石犀,實際上是歌頌李冰在蜀任職期間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既要重顯績,又要重潛績,既要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小工程,又要有為長遠發(fā)展蓄后勁、打基礎的大項目,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為官一任,心系群眾,造福一方,千古流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