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19
張新聞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督促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嚴肅查處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用影響力謀私貪腐問題。
在“嚴管身邊人,不搞特殊化”方面,古人為我們樹立了典范。
據馮夢龍《古今概談》記載:王旦是宋真宗朝的宰相,字子明。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受皇帝器重,后官拜宰相。任職期間,勤政愛民、嚴于律己、廉儉持家,史稱“太平良相”。
有一次,給他牽馬的一位兵丁(控馬卒)服役期滿向他辭行。王旦問道:“你給我牽馬牽了幾年啦?”答說:“五年了。”王旦詫異地說:“我怎么不認得你。”待到那兵丁告辭走了,望著那熟悉的背影,王旦又差人把他叫了回來:“原來你就是給我馭馬的那個人?”控馬卒回答道:“正是在下。”于是王旦給了他一大筆復員金。
原來控馬卒平日牽馬,王旦只能看見其背而看不見其面;而當這位兵士離去時,王旦看見他的背影,方才將他認了出來。
按照今人的合理想象,這位士兵給宰相當了五年司機(控馬卒),即使不跟王旦非常熟絡,也肯定混個臉熟了,但事實上王旦竟然不認識他,這充分說明宰相與身邊工作人員關系是清清白白,沒有利用御馬之機為自己辦私事、謀私利。特別是在控馬卒轉身離開,王旦才認出,可見五年里,控馬卒根本沒有機會與其面對面,也就沒有機會“牽線搭橋”,更別提“同貪共腐”了。
明朝鄭瑄的《昨非庵日纂》也記載了類似一件事。北宋的張齊賢,曾任江南轉運使,有一次他在宴請賓客結束后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在一次清理宴席時,一個仆人竟偷了銀器藏于懷中,然而,張齊賢并未當場揭發。后來,他多次擔任宰相,家中眾多仆人紛紛升遷,唯獨那位偷竊者未獲官職。仆人對此感到疑惑,某日趁隙跪見張齊賢,問道:“我侍奉您最久,同僚們皆得封賞,為何唯獨我被遺忘呢?”言辭間充滿哀怨,泣不成聲。
張齊賢回應道:“其實我本無意提及此事,但既然你問及,那我就告訴你。我在江南任職時,在一次清理宴會時,你偷竊了家中的銀器,我將這件事深藏在心將近三十年,從未向他人透露。如今,作為宰相,我負責選拔賢能,剔除腐敗,怎能容許一個有偷竊前科的人擔任公職呢?考慮到你的長久服務,我給你三十萬錢,你還是離開我,找一個地方安身立命吧。”仆人聞言,震驚之余,涕淚交流,拜別而去。從張齊賢不給這位手腳不干凈的仆人升遷,可以看出張齊賢不愧是一代名相,能夠知人善任,公正用人,任人唯賢不唯親,特別是不為身邊人開綠燈、行方便,對于一名封建官員來講,實在是難能可貴。
嚴管就是厚愛。新時代的領導干部不僅應嚴格約束自己,讓手中公權不超出應有邊界,同時還須嚴管家人,教育好身邊人,不讓自己手中公權淪為他人謀取私利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講,領導干部自覺管好身邊人,不僅是個人私事、家事,還是關系黨和政府形象威信的公事、國事。家教家風問題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黨性問題、紀律問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