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1-03
□游映霞
在稷山縣檔案館,珍藏著許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珍貴資料,它們記錄了稷山縣的發展歷程,見證了無數人的奮斗與夢想。在這里,一張攝于六十余年前的照片被精心保存,歲月的長河不斷流逝,這張照片始終如初。
那是20世紀60年代,時任稷山團縣委書記的趙扶義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珍貴合影照片。這張照片不僅是稷山縣的光榮見證,更是趙扶義見證歷史的榮耀時刻。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趙扶義1931年出生在萬榮縣西村鄉南仁村(以前隸屬稷山縣)。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趙扶義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到改革開放的整個歷史進程。無論是在基層最前線,還是領導崗位,他都以堅定的信念和切實的行動,深刻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1949年參加工作不久,由于表現突出,他被調入了共青團稷山縣委。29歲時,他憑借卓越的才能擔任共青團稷山縣委書記。1960年5月12日,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來稷山視察工作。其間,趙扶義和時任晉南地委副書記李立功赴運城代表全國衛生模范村太陽村全村人民,請胡耀邦同志題詞留念。自此便有了催人奮進的詩句:天上有個太陽星,地上有個太陽村。天上太陽照人臉,地上太陽暖人心。
1976年~1981年,趙扶義擔任稷山化肥廠書記。化肥廠當時是稷山縣的支柱產業,趙扶義帶領職工日夜奮戰,為確保化肥廠早日投產運行和化肥廠以后的發展出了力、流了汗。此后還歷任縣計委主任、縣經委主任等重要職務,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印。
1964年,對趙扶義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他作為稷山縣團委代表,赴京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那莊嚴的氛圍中,他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親眼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及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回憶道,那天清晨,他早早來到人民大會堂內,目光緊緊鎖定主席臺,心中滿是期待。當7點鐘左右,掌聲雷動,中央領導們步入會場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目不轉睛地看著領袖們和藹可親的面容。那一刻,他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也為能夠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事業中而無比自豪。如今,那張記錄著這一歷史性瞬間的集體合影,被稷山縣檔案館精心保存著,成了珍貴的歷史見證。每當趙扶義看到這張照片,往昔的場景便歷歷在目,中央領導們的微笑仿佛就在眼前,激勵著他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趙扶義在擔任經委主任期間,面對稷山縣工業發展,同樣不遺余力,他深入企業一線,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企業“把脈問診,對癥下藥”,在他的推動下,稷山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家,發展壯大了一批洗煤、煉焦、陶瓷、肥業等優質企業,帶動了全縣工業振興,經濟騰飛。如今看到稷山縣工業的發展態勢蓬勃向上,煤化工企業一家家落戶西社工業園區,趙扶義老人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離休后的趙扶義,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的心始終與稷山緊緊相連。他時刻關心著稷山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每當聽到稷山在經濟建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時,他的臉上便洋溢著欣慰的笑容;而當了解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時,他也會皺起眉頭,認真思考,積極建言獻策。他常說:“我在稷山工作了一輩子,這里就是我的根,我希望稷山能越來越好。”他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為稷山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他的奉獻精神如同璀璨星光,照亮著稷山這片他深愛的土地,激勵著后來者不斷前行,續寫輝煌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