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1-02
□張志德
冬日的清晨,是一幅靜謐而深沉的畫卷。當第一縷陽光穿透夜的帷幕,它不似夏日那般熱烈,而是帶著一絲溫柔的寒意,輕輕地拂過沉睡的大地。這是冬天的吶喊,它不是春的生機勃勃,不是夏的熱情奔放,也不是秋的碩果累累,而是一種沉默的力量,一種內斂的呼喚。
走在被霜覆蓋的小徑上,每一步都伴隨著細微的碎裂聲,那是冰晶在腳下裂開的聲音,清脆而短暫。這聲音,是冬天的吶喊,它在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生命依然在以自己的方式堅韌地存在。樹枝上掛著的冰凌,是大自然賦予的藝術品,它們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那是冬天的吶喊,它在展示著寒冷中的純凈與美麗。
冬天的風,是這個季節最有力的吶喊。它不像春風那樣溫暖,不像夏風那樣熱烈,也不像秋風那樣涼爽,它是凜冽的,是刺骨的。它吹過空曠的原野,穿過城市的高樓,它在每一個角落宣告著冬天的到來。這風,是冬天的吶喊,它在提醒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保持清醒,堅持前行。
在這個季節,人們也發出了自己的吶喊。孩子們在雪地里嬉戲,他們的笑聲和尖叫聲,是冬天里最溫暖的音符。大人們在爐火旁圍坐,分享著一年的故事,他們的交談聲,是冬天里最溫馨的樂章。這些聲音,是人們的吶喊,它們在寒冷中傳遞著溫暖,傳遞著希望。
而在這冬日的畫卷中,運城的景物也以其獨特的方式發出吶喊。運城鹽湖,億年不褪色的七彩“調色板”,它的吶喊是色彩的交響,是歲月的沉淀。河津龍門,黃河在這里激蕩出中華民族的壯志豪情,是激流勇進,是變革與超越。運城舜王坪,山清水秀,是華北和黃河中下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它的吶喊,是自然的呼喚,是歷史的回聲。
冬天的夜,是深邃而神秘的。星星在夜空中閃爍,它們是那么遙遠,卻又那么明亮。這星光,是冬天的吶喊,它在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有光明在等待著我們。月亮靜靜地懸掛在天際,它的清輝灑在雪地上,照亮了夜行者的道路。這月光,是冬天的吶喊,它在指引我們,即使在最孤獨的夜晚,也有溫柔的陪伴。
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冬天的吶喊不僅僅是季節的更迭,更是自然與歷史的交響。讓我們繼續聆聽,那些來自山西大地深處的吶喊。黃河壺口瀑布,以其壯觀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吶喊”。
解州關帝祖廟,每當微風拂過,寺廟的風鈴便輕吟淺唱,如絲如縷,悠然而純凈。這是歲月的故事,是內心的寧靜,是精神的寄托,是這里獨有的鈴聲,它在風中低語,訴說著忠誠與義薄云天。
而在這一切之中,鸛雀樓以其雄偉的姿態,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之上。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不僅是對鸛雀樓的描繪,更是對歷史的呼喚。在這里,我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時間的流轉,鸛雀樓的高大不僅僅是建筑的高度,更是精神的高聳,是對過往歲月的致敬,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冬天,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季節,但它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它的吶喊,不僅僅是對寒冷的抗議,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待。在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傾聽這吶喊,感受它的力量,擁抱它的美麗,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