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我的大哥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6

馬保瓜

(一)

小的時候,學校規定入學的年齡是八虛歲,但在我七虛歲的那年秋天,家里突然想讓我去上學。就這樣,我被領著去了學校,推開一年級教室門,霎時間,里面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朝我看來,嚇得我杵在門口的講臺邊大哭起來。老師對我說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沒聽進去,鼻涕和著眼淚不歇氣地哭。老師看我哭得不成樣子,就說讓我回去,等明年再來上學。

第二年,我八虛歲了,到了適合上學的年齡,長大了一歲,膽兒也大了一些,不但沒有哭,而且是高高興興入學的。后來,我還成了班里的好學生,擔任了班干部。

大哥稷山中學畢業后,先在生產隊參加勞動,后來在村里小學教書,正好成了我的任課老師及班主任。大哥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寫得一手好字,他講起課來有聲有色,條理分明;管理學生也張弛有度,嚴中有愛,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大哥不但文化課教得好,而且總是想辦法主動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教學時,還總能想出小妙招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就拿查背課文來說,他自己事先備好一個刻著“會”字的小印章,在查我們背誦課文時,如果有同學把課文熟練背過了,大哥就在那篇課文的題目旁給蓋一個鮮紅的“會”字,以示鼓勵。一個小小的“會”字章,激發了全班學生極大的背書興趣。

記得夏日里,每到朗讀時間,我們就在教室外面馬路旁的槐樹蔭下坐一排,拿著課本大聲唱讀課文。教室西側是老師的辦公室,教室和辦公室中間是一塊近似大半圓的空地,大哥就坐在空地的杌子上,同學們則爭先恐后到他跟前背誦課文。朗朗的讀書聲回響在寧靜的校園,全班沒有一個人交頭接耳,就連平日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唯恐自己課本上的“會”字數量少了。而且,我們班有好多同學都是超進度背誦課文。大家總是積極踴躍地到大哥那里要求提前查背課文,而大哥也總是毫不吝嗇地往所背的課文題目旁蓋上一個我們心心念念的“會”字章。那個小小的“會”字章,在我們眼里,不僅是一種證明,還是一種獎勵、一份自豪和榮譽。得空,我們總想翻開課本不厭其煩地數“會”字,激發超越自我、向榜樣看齊的動力,心里熱乎乎美滋滋的。長此以往,班里無形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相互激勵的良好學風。

大哥除了教語文和算術,還教我們體育、美術和音樂。每次教歌前,他都在小黑板上事先寫好歌詞,然后把小黑板掛在教室外的前沿墻上,讓我們列隊站好,看著小黑板跟著他一遍一遍地唱。他先教曲譜,又逐句教我們唱歌詞。我們不僅學會了唱這些歌曲,還知道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天下,建立了新中國,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大哥總是結合課文不失時機地在我們幼小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通過講故事、做好事等有意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久居幽蘭人自香”,在大哥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崇德向善的種子在每個小學生心底生根發芽,我們像一棵棵沐浴在陽光雨露下的幼苗,茁壯成長。

(二)

1965年臘月里,學校放了年假。年前的每一天,大人們都忙著準備過年,但對小孩們來說,卻是最期待、最振奮的日子,大街小巷到處氤氳著令人怦然心動的年味……然而,我的喜悅心情里卻摻雜著一種從未有過的不安,因為我聽說大哥過了年就要去當兵了,也就意味著他從此再也不教我們了。我很糾結,一邊盼著過年,一邊又擔心年來得太快。

記得大哥參軍走的那天,家里來了許多街坊鄰居。大哥胸前戴著大紅花向父母道別后,就轉身往外走,好多人都跟著去送行。眼看大哥他們走出了大門,院子里瞬間靜寂了下來,我突然感覺家里像一下子被掏空了一樣。當我反應過來就拔腿往外攆,剛跑出大門口,驀地聽到從北廈屋里傳出母親一聲慟哭:“我娃……”那聲音撕心裂肺,我愣在門坡上,丟了魂似的擦眼淚——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聽母親放聲大哭!

我母親是從舊社會戰亂年代走過來的人,血腥戰爭留下來的陰影,很難從他們這輩人心里完全抹去。自己的兒子是奔著保家衛國去的,可她清楚當兵意味著什么,一個軍人隨時都有奔赴沙場舍命流血的可能!擔驚受怕、心疼不安,剜心割肉般的難分難舍……痛哭,也是一種釋放,我們只能心疼地等母親哭完。

大哥參軍后,我沒有一天不想他。當家里第一次收到大哥從部隊寄回來的信件時,見信如面,全家人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映入眼簾的開頭是:“敬愛的父母親大人,親愛的弟妹們……”父親坐在中間拿著信紙念,我們湊到一塊探著腦袋爭著看信紙上的內容,母親滿眼淚花,在一旁認真地聽,那神態只怕漏掉一個字。大哥的信,我們念了一遍又一遍,家里每個人都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多少次,我背著筐子、拿著鐮刀去莊稼地里割豬草,割著割著,滿腦子都在想念大哥,盼望他能快快回來。有時想得入了神,竟忘了割草,無數次幻想著一個相同的場景:我猛然抬頭,就看見大哥從南面公路口上的公共汽車上走下來,他一身軍裝,腰里扎著武裝帶,沿路朝回家的方向健步走來,我一邊大聲喊:“哥哥!哥哥!”一邊不顧一切地迎頭向大哥跑去……在大哥剛參軍后的一、兩年里,這個被我設想出來的場景,在腦海里頻繁浮現過無數遍。然而,直到老村子拆遷完畢,我家老房子沒了蹤影,都沒有等到我想象中的場景出現,大哥始終沒有從南門外面的大路上回來。

對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來說,盼望等待的時間,簡直是太慢太慢了,比從遠古走來還要久遠、漫長……漸漸地,我盼望大哥回來的愿望,在不知不覺間也慢了下來。

1969年正月,我二哥也應征參軍入伍了。同時,我對二哥參軍離開的認識,也已上升到了一個較為理性的高度。這與我的漸漸長大不無關系。

1970年秋季的一天,大哥第一次探親回來了。那時,我們已搬遷到新村子,住進了新房子。大哥是穿著四個兜的軍裝回來的,他已在部隊提干,成了一名年輕有為的軍官。傍晚時分,我家院子里擠滿了眾鄉親,他們下地回來顧不上做飯,三五成群,一撥接著一撥來我家探望大哥。大叔大嬸大哥大嫂們一進門就親切地吆喝著大哥的名字!我大哥大嫂熱情地招呼著來人,忙著遞香煙、撒瓜子。我父母從里屋進進出出,又是搬椅子又是拿凳子,滿臉笑容。我和三姐高興得像喝了一罐子蜜似的。我侄女(大哥參軍時,大嫂挺著大肚子)都四歲多了,對父親還沒有印象,扭捏地怎么也不開口叫這個“陌生”的爸爸。那天晚上,我家院子里人來人往,燈火通明,鄉親們和大哥敘長道短,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小院里,歡笑聲不斷……

(三)

我高中畢業后不久,大哥就被提拔了。從小到大,我對女兵的仰慕由來已久,尤其是對《朝陽花》里的女紅軍、《連心鎖》《林海雪原》里女戰士的崇拜,已然如癡如醉……對將來能當一名女兵,有著一種滲到骨子里的渴望!在高中快要畢業時,我天真地以為自己比別的女同學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我已有兩個在部隊當軍官的親哥哥,內心對成為一名女兵志在必得。

當時,大哥入伍早,因此,我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大哥身上,希望他能讓我穿上軍裝,實現我連做夢都在期待的夢想。然而,我的想法一開始就注定錯了,原因是我遠遠不夠了解大哥。我的求助,大哥只當沒聽見。很顯然,我碰上了一個鐵面無私的“包大哥”,他廉潔自律,恪盡職守,始終不搞零的突破。

有一次,三嫂從北京探親回來了,看到我情緒消沉的樣子,就給我出主意,攛掇我給大哥寫信。我聽她這么一說,心氣一下子上來了。然而,我寫的信,如泥牛入海,并沒有讓大哥這個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共產黨員動搖意志。總之,他沒有回音,只字不回,對我的哀求視而不見。

我也屬于那種人“慫”志不短的倔貨。從此,就當我沒說,再沒有為當女兵求大哥半字。接下來的日子,煩惱繼續,憋悶依舊。要說當年在心里對大哥沒有怨氣,那肯定是假的。然而,我們畢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世事難料,如果讓大哥當真犯一次錯誤來兌現我的夢想,那打死我也不干!

時光如流,不覺間,我已滿頭飛雪,一臉秋霜。感嘆歲月只留下回憶的浪花在心間蕩漾。如今,大哥老了,我也老了,周圍的世界越來越小了,偶爾也會有悶悶的失落,感覺有點被世間遺忘的酸澀。然,長兄如父——家有大哥,家之幸也!大哥安好,親人的世界里就一片大好;只要親情在,世間所有的美好就會一直盛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