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3
□楊穎琦
要說現在哪位作家最受年輕人的歡迎,除了被年輕人親切地稱為“潦草小狗”的余華,就是史鐵生了。“《我與地壇》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每一句都剛好說到你心坎里”,話題“全網嘴替史鐵生”更是沖上了社交平臺的熱搜。

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某視頻平臺發布了一則讀書生態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抖音上最受歡迎的10部經典名著中,作家史鐵生的代表作《我與地壇》位列榜首,史鐵生也因此成為該平臺最受歡迎的作家,其中,相關視頻最高收看者竟然都是“00后”。
史鐵生何以走“紅”互聯網,成為最受當代年輕人歡迎的作家,并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嘴替”呢?這其中既有短視頻、直播、綜藝等多種形式的助推,也是他飽含哲理的文字獲得青年讀者情感共鳴的結果。
去年,一檔讀書類綜藝《我在島嶼讀書》讓史鐵生再一次走進大眾的視野。節目中,余華、蘇童等一眾老友聚在一起,聊人生,聊文學。在他們眼里,即使經歷那樣的遭遇,史鐵生也是一個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惡意的人,連怨言都沒有,他身上有一種向死而生、蓬勃向上的力量。也正是這股力量,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
“初讀不識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如果能晚兩年學史鐵生的文章,我一定不會到現在才發現他的價值”……史鐵生的作品不僅因其文學價值受到歡迎,還因其能觸及年輕人內心,激發他們對生命、命運和個人價值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其中流露出的堅韌、豁達和頑強,通過短視頻平臺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共鳴,而這種情感的連接正是推動閱讀的重要動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難以獲得片刻喘息的年輕人在史鐵生的筆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地壇”。無論是感慨過往瞬間的“十年前的子彈射向眉心”,還是“我雖然身在輪椅之上,但我的心依舊可以馳騁于無垠的天地之間”這樣向命運發出的吶喊,這些清醒直白的文字擊中年輕人的內心,給予他們生命活力。
“史鐵生”現象并非個例。據相關統計,2023年某視頻平臺讀書類內容數量增長922%,讀書類作者增長779%,《百年孤獨》《活著》《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經典好書再度爆紅,《趕時間的人》《翦商》等小眾新書也頻受關注,文學獎獲獎作家、出版社紛紛入駐視頻平臺,為年輕人閱讀經典注入更多活力。
正如社交平臺熱評的那樣:“倘若你覺得人生幸運,那么,你應該讀讀史鐵生;倘若你覺得人生充滿不幸,那么,你一定要讀讀史鐵生。”在當下這個讀屏時代,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能夠推動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接近經典、重新思考閱讀與生命的意義,正是互聯網存在的意義,也是文學的意義所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