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21
朱海斌
得知王衛東老師離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我與王衛東老師不相見已多年,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秋天,我踏入運城北郊小學的校園。正是滿懷憧憬的日子,我作為新生,對一切都感到新奇,而王老師,就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那一抹色彩。
王老師是北京人,1968年作為知青來到臨猗縣插隊,1976年,28歲的他來到我們學校教書。他身高一米八,性格開朗,總是用他那傾斜45°的腰和我們親切交流。他講課時腰微微駝著,滿口的北京腔,濃眉大眼,架著一副黑色邊的近視鏡,穿著深藍色的中山裝。他習慣抽煙,上下班總是騎著那輛鳳凰牌28型號的自行車。
上課時,王老師總是充滿激情,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每一個知識點都講解得清晰透徹。他不時地在黑板上揮動粉筆,留下一行行整齊的板書,仿佛是在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他的腰微微傾斜,那是他對教育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關懷。
課間休息時,王老師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孩子們中間。他喜歡和我們聊天,分享他的故事,或是解答我們的疑惑。他的腰微微傾斜,仿佛是為了更好地和我們這些孩子交流。他的聲音總是那么溫和,帶著北京腔的普通話,聽起來格外親切。他的眼鏡后面,是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總是能洞察我們這些孩子的心思。
一次,我面朝講臺,其實眼睛睜不開了,忽然覺得有只溫暖的手撫摸我的頭,原來我在課上打盹不小心把書弄到地上。那時,王老師在講臺下領讀,他沒有責備我,只是輕輕地撿起書,放回我的桌上,然后繼續他的領讀。那一瞬間,我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關懷和理解,那是王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護。
我最難忘的是王老師騎著自行車的背影。無論是在春日的暖陽下,還是夏日的暴雨泥濘中,抑或是在秋風的蕭瑟和冬雪的飄灑下,他總是騎著那輛鳳凰牌自行車,車籃里裝著教案和學生的作業。夕陽下,他的背影被拉得很長,那是一個有責任和擔當的背影,是一種教育者的執著和堅守。
歲月匆匆,我從初中升入高中,王老師一直是我的老師,直到1980年。那些年,他的背影,成為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他的背影,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的形象,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如今,我已耳順之年,而王老師的背影,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心中。每當我回想起那些日子,心中總是充滿了感激和敬意。王老師的背影,是我成長路上的一盞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溫暖了我的心房。
王老師,您的背影,是我永遠的記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