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1
□記者 王捷 文圖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諾千金”這則成語,用價值千金來表達人們對信守諾言的重視與肯定。不過,鮮少有人知道,這則成語的由來與曾任河東郡太守的名將季布有關。這也是本期想與大家分享的成語典故——“季布一諾”,后世據此引申出了成語“一諾千金”。

河東成語典故園“季布一諾”雕像
司馬遷在《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中曾說,民間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聲許諾,以此形容季布信守諾言的可貴,評價季布的為人,并對其做了較為翔實的介紹。季布之所以能名垂千古,與他誠信的品質有著直接關系。
文中介紹,季布曾是楚國大將,是項羽的部下,以誠信馳名。楚漢相爭中,他多次獻策,幫助項羽一方打了不少勝仗。項羽亡故后,劉邦也曾多次高價懸賞捉拿季布,并提出若有藏匿者誅三族。但由于季布為人重信,很多人都愿意施以援手,他因此躲避了捉拿。
季布先是躲在濮陽一戶周姓人家中。周氏夫婦將他打扮成奴隸,賣給了魯國的朱家。朱家主人得知他是季布,不僅收留了他,還告訴其子要善待季布,“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
不僅如此,朱家主人還特意去洛陽拜見了汝陰侯夏侯嬰,說明季布當時追殺漢王,也是各為其主,并無罪過。“漢王如今剛剛奪得天下,如果是為了個人恩怨去追捕一個人,顯得心胸不夠寬廣。季布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如果通緝太緊,可能會逃到匈奴或南越,這對漢朝是極大的損失”。
夏侯嬰知道朱家主人是一個大俠客,便將此事稟告給劉邦。劉邦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赦免了季布,并封他為郎中,官至河東郡太守。
漢文帝聽說季布非常優秀,便打算召他進京,任他為御史大夫。但又聽人說,季布雖然勇敢,可是酗酒成性難以接近。
季布進京一個月后,漢文帝才下令召見,可又讓他重回河東。季布說:“臣下無功,卻受恩寵,任職河東。陛下無故召見定是有人贊譽;今我來京城,沒受詔命,便遣回原郡,定是有人毀謗。陛下因一人贊譽就召見,又因一人毀謗而放回,恐怕天下有見識的,會窺伺陛下了。”
漢文帝十分慚愧,許久才說:“河東郡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才特地召見你啊!”季布決定回到河東。盡管沒有升職,但季布卻聲名遠播。
后來,同為楚人的曹丘生求見季布,但被多次拒絕,因為聽聞曹丘生擅結交權貴。隨后,曹丘生終于見到了季布,對季布說:“楚有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句承諾。’足下怎能獲如此聲譽呢?我是楚人,足下也是楚人。是我到處宣揚,足下才名滿天下。這不重要嗎?足下為何要堅決地拒絕我呢!”季布聽后大喜,請他進來,留他住了數月,作上客,送厚禮。
此后,曹丘生沒有辜負季布,一有機會就夸贊、宣揚他的品質,季布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了。
名將季布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信守承諾、重信義的重要性。為人正直的季布重視承諾、從不食言,人們對他的品質十分崇敬和贊許,才會在他陷入“被通緝”的困境時,發自內心地幫助他。最終,季布也贏得了尊重和友誼。
從古至今,有關誠信的人物和事例不勝枚舉。作為關公故里人,關公精神中的“信”,更是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誠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它不僅強調的是對待一切人和事時要有的態度,更盡力強調面對自己脫口而出的約定時,要去履行的責任和擔當。
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季布一諾”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無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家風建設,抑或是商業交流等,為人處世信用為先、言出必行才值得信賴。當人與人之間多了寶貴的信任,如此,我們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