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21
記者 李星星
縣城里,11個特色小鎮遙相呼應,新業態、新產業競相發展;鄉鎮集貿市場里,村民們悠閑地采購各類生活用品;鄉村里,電商讓農產品銷售有了新成效……
夏縣,商業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夏縣大力實施縣域商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商業體系,助推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5月,夏縣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典型案例入選商務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手冊》,作為地方經驗在全國推廣,為山西省唯一。9月,夏縣成功獲得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殊榮。
近日,記者走進夏縣進行采訪,探尋其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方面的成效和對未來的發展規劃。
“項目+運營”
老市場變了樣
秋風起,涼意漸濃。
上午7時,早已吃罷早飯的廟前鎮村民馬大姐跟丈夫一起將各式各樣的鞋子裝上三輪車,風風火火前往廟前鎮集貿市場。到了市場,二人輕車熟路地將三輪車開到一處鋼結構的棚子下面,將三輪車內的鞋子一一取出,然后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自家攤位上。

夏縣廟前鎮集貿市場內,村民在馬大姐的鞋攤旁選購鞋子。
老布鞋、運動鞋、小白鞋……馬大姐家的鞋子種類很多,占了長長的一個攤位。不一會兒,一位阿姨路過,看上了一雙老布鞋。“這雙布鞋20元,您試試。”阿姨試了鞋后痛痛快快付了款。
在交談中記者得知,馬大姐夫妻倆在廟前鎮集貿市場擺攤已經20多年了。可以說,他們夫妻二人親眼見證了這個市場的變化。
“我們擺攤20多年了,哪里逢集就去哪里擺。廟前鎮這個市場是逢二、五、八有集,以前市場里都是土路,一過車就塵土飛揚,很不衛生。擺攤還得早早占位置,否則就得擺到馬路上。”馬大姐說,“現在好了,市場里地面硬化了,也搭了棚,擺攤再也不怕風吹日曬了,來的顧客也能舒舒服服地挑選商品。中午我們就在旁邊的攤位買些小吃、零食,方便得很。”
馬大姐所說的變化是由廟前鎮集貿市場改造提升項目帶來的。
據悉,去年,夏縣積極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5個,包括廟前鎮集貿市場改造提升項目、裴介鎮商貿中心建設改造項目、胡張鄉商業流通綜合體項目、尉郭鄉蠶桑產品一體化建設改造項目、水頭鎮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項目。項目改造內容涉及給排水、供電、通信網絡、雨污分流等基礎設施,以及內部結構改造優化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其中,中央財政資金支持856萬元,項目數、資金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板栗紅薯,包熟包甜”“土豆10元一大袋”“新鮮出爐的鹵肉,快來嘗嘗”……行走在廟前鎮集貿市場,蔬菜、水果、衣服、鞋子、小吃、生熟肉等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好生熱鬧。記者注意到,市場里不時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并時不時與攤主進行溝通交流。
“我們公司剛剛接手這個市場的運營管理,現在還是按照以前農村大集的形式運營,同時積極摸索制定全新的運營模式。現在這邊有3名工作人員,主要任務是維持秩序。以后,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將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改進,讓整個市場的運行更加有序、高效,更好服務周邊群眾。”夏縣夏都益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運營部廟前農經貿市場管理人員王博告訴記者。
農村集貿市場從粗放型管理邁向專業化運營,離不開夏縣探索形成的商業體系建設“6+”模式,即“政府主導+商務牽頭+部門聯動+鄉鎮推進+經投建設+專業運營”。
“堅強的組織領導和健全的模式能夠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能夠確保項目建設提質達效,不僅提高了全縣商業集聚發展的優勢,還為縣域商業生產、流通、消費提供了新動能、新平臺、新支撐。”夏縣工信科局(商務局)局長項建輝表示。
“平臺+集采”
產品搭載新屬性
如果說各類集貿市場里攤販的吆喝聲承載了夏縣人對生活煙火氣的回憶,那么各類商業小鎮里的新產品和新業態則刷新著他們對于“縣域商業”這一名詞的認知。

夏縣名特優產品裴介鎮展銷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貨品。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一首《愛拼才會贏》送給各位家人們。我們所在位置是夏縣介子推文化園商業街,大家點個關注。”夏縣名特優產品裴介鎮展銷中心外,一位主播熱情滿滿地在抖音平臺上進行才藝表演的直播,周邊不少村民好奇地圍觀。
在展銷中心外直播,不賣產品反而進行才藝表演,這讓記者很好奇。
“我們找了各類網紅直播團隊,每天在店外進行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直播,主要進行才藝表演。才藝表演能吸引線下和線上的流量,讓顧客關注到我們,然后在店里進行消費。老百姓也可以在這里參與表演才藝,只要表演我們就送小禮品,這樣能聚人氣,慢慢把商業街變得熱鬧起來。”夏縣名特優產品裴介鎮展銷中心運營方山西微云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小燕告訴記者。
展銷中心有2層,占地415平方米,共布局夏縣縣情、夏都四貴、特優十寶、十大美食、各鄉鎮特色、夏縣全域旅游6個版塊,致力于讓本地群眾、外地客商、游客創客等讀懂夏縣、愛上夏縣、投資夏縣。
在展銷中心內,高山綠茶、葡萄酒、空心掛面、蜂蜜等特色產品擺放得滿滿當當、整整齊齊,令人目不暇接。“產品多了,在營銷思路上就得創新。公司自主開發了‘夏都集采’平臺,主要通過對接各類公司、單位等,以會員辦卡的形式進行名特優產品的銷售。讓這些產品具備走親訪友的社交屬性,這樣就會好賣很多。我們一張卡200元,一個月已經賣了7000多張,銷量挺可觀的。”何小燕說。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創導、市場主導“三導”連環,產品鏈、供應鏈、服務鏈“三鏈”融合,展為載體,銷為核心,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夏縣農優特產品穩步走向市場、走進千家萬戶。
“未來,我們要緊緊把握‘放的活’與‘管得住’的原則,以‘弘揚介子精神、助推高質量發展’為己任,用好市場機制,多元化投資融資,多級化提升投資回報率,推動展銷中心出新出彩、做大做強,力爭把展銷中心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國有名的物流集散地、網紅打卡地、財富聚集地。”夏縣裴介鎮鎮長王智勇表示。
“電商+小鎮”
業態有了新抓手
夏縣溫泉小鎮里,大人們游閑地享受著溫泉,孩子們快樂地追逐嬉戲;
夏縣埝掌鎮花椒小鎮,花椒種植面積達1.5萬畝,花椒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夏縣胡張鄉電商小鎮,銷售額超過100萬元的電商企業已有30余家,“電商強鎮”活力涌流;
……
在縣域經濟發展和商業體系建設過程中,特色小鎮因為連接縣城和鄉村而成為經濟建設的有力支撐。

夏縣廟前鎮集貿市場俯瞰圖。
夏縣超前提出“一鎮一特色、一鎮一產業”發展思路,并布局了以中心縣城為載體、特色小鎮為節點、美麗鄉村為紐帶的縣鄉村“三位一體”發展格局。
目前,夏縣的溫泉小鎮、康養小鎮、鄉村e鎮、花椒小鎮、畜牧小鎮、電商小鎮等11個特色小鎮相繼建成,這些特色小鎮成為新業態、新產業的聚集地,也將成為新職業、新身份的催生地。
如今在夏縣,冬棗、葡萄、紅薯、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進行線上銷售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夏樂西瓜、夏鮮蔬菜、盛夏水果等區域公共品牌也名氣在外。行走在夏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鄉村快遞站點幾乎隨處可見。

直播達人在胡張鄉電商直播間內銷售當地農產品。
據悉,夏縣圍繞“供應鏈下沉和農產品上行”兩條主線,以“電商+供應鏈”為發展目標,申報實施了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和山西省鄉村e鎮項目。通過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11個鄉鎮電子商務及物流公共服務站、30個村級電子商務及物流公共服務點和171個鄉村快遞站點,形成較為完善的縣鄉村三級電商和物流配送體系,最大程度打通農村物流配送的“末梢神經”。
與此同時,各類商業集群也在逐步配套完善中。
奧特萊斯、德克士等知名連鎖企業相繼落戶夏縣,裴介鎮商貿市場和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順利完成、鎮區商業街上一年新增近100家餐館,各類露營基地持續火爆……一項項成效、一件件舉措,都是夏縣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中的生動實踐。
“未來,夏縣將立足‘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匯聚產業、渠道、行業資源,招商、引才、育企并抓,久久為功,全力打造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夏縣樣板。”夏縣縣長李雷表示。
攝影:記者 金玉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