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歷時5年試種成功,稷山縣后稷村探尋致富新方向——

小酸棗,大希望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21

記者 范 娜

稷山板棗,久負盛名,那紅彤彤的果實猶如璀璨的寶石,承載著悠悠歲月的贊譽與沉淀,已然成為當地一張熠熠生輝的亮麗名片。

紅紅的酸棗掛滿枝頭。

而今,在稷山縣太陽鄉后稷村,勇于開拓的“領頭雁”盧建師,歷經五年的不懈努力與執著探索,終于成功試種出酸棗。這小小的酸棗,如同希望的火種,為后稷村的村民們開辟出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新航道。

日前,記者前往后稷村,近距離了解酸棗在這里的種植經歷,探尋背后的故事。

深耕中藥材

發現小酸棗

在講酸棗之前,后稷村黨支部書記盧建師首先全面介紹了后稷村的基本情況,以及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現狀。

后稷村是個合并村,由原下王尹、上王尹、石佛溝、劉家坪、長嶺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340口人,耕地面積11853畝,是太陽鄉一個人口較多的村。

稷山縣后稷村酸棗種植基地今年掛果的酸棗。

村里耕地全是旱地,分布在十溝八嶺三坡上。自古以來,村民以種植小麥、棉花、雜糧為主,當地十年九旱,人們延續傳統的農耕理念和方式,在天旱時節,畝產僅100多公斤,收成只能勉強維持生計、解決溫飽問題。

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村“兩委”自2015年起,帶領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針對干旱、貧瘠、溝壑多的土地特點,村里開始了中藥材種植。

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后稷村漸漸形成了以柴胡種植為主,黃芩、板藍、遠志、連翹等種植為輔的中藥材產業,種植面積1萬余畝。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后稷村的中藥材產業漸成氣候,但存在的隱憂也令盧建師擔心。

“柴胡、遠志等中藥材通常3年一成熟,在重茬種植時連續種一個品種,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市場總有飽和的時候,到時種植戶怎么辦?”盧建師憂心忡忡地說,“管理環節也很費勁,老百姓在勞作時常常需要彎腰,甚至趴在地里干活,勞動強度著實較大。如今村里以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干一會就腿硬腰酸,身體根本吃不消。咱必須要有前瞻性,給老百姓闖出另一條出路。”

2018年,太原一中藥材種植專家在一次授課中講的一句話,為盧建師打開了思路。

“他說,中藥材無處不存在,就連地里的酸棗藥用價值都非常高。”盧建師說,“咱地里酸棗就很多,但村民的認知能力有限,不但沒有充分利用,甚至對酸棗帶有偏見,覺得它的刺傷人,就用除草劑、鐮刀等鏟除它。”

一天,盧建師去地里干活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崖邊一株野生酸棗樹果子結得很稠,就摘了些,回來竟賣了70多元。他便在這棵樹上做了個記號。

第二年,盧建師發現崖邊這株酸棗樹結果還是很稠,就動了心。“這酸棗樹是野生的,一年到頭也沒人管,結的果子還這么多。我就開始在地里觀察,發現有的酸棗樹結出的果子大,有些長期不結果,有些結的果多且個頭大。我還發現,村民在采摘時往往是野蠻式采摘,造成野生酸棗的產量斷崖式下降。”他說。

此后,盧建師開始翻閱資料,外出考察,請教專家,對酸棗的藥用價值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酸棗渾身都是寶,早春時酸棗樹頂端的芽、酸棗葉,都可炒制成茶;酸棗仁和果肉,能夠榨成酸棗汁、制成酸棗粉、做成酸棗面。酸棗的最大功效在于安神養心,因而被譽為‘中華睡果’。現在生活節奏快,不光老年人飽受睡眠不佳的困擾,一些年輕人也常常失眠。酸棗因其藥用價值,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盧建師說。

然而讓盧建師真正動心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酸棗樹較其他中藥材而言要高很多,在進行管理時無需趴在地上勞作,且管理相對粗放,十分省事。這樣的種植管理特點,比較適合老年人。

踏破彎彎路

迎來成功時

看著市場上酸棗行情一路飆升,引進酸棗新品種進行試種,盧建師一刻都等不及了。

2020年,盧建師把崖邊那株酸棗穗嫁接到土壤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我不太會嫁接,手法也不專業。嫁接了50棵,最后只成活一棵。雖然生長環境變了,但成活的這一棵酸棗樹結的果子仍然特別多。”他說。

種植人員正在查看酸棗長勢。

在自己琢磨的同時,盧建師還先后前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考察,不斷引進新品種試種,中間也走了不少的彎路。

“2022年,我花2300元從河北石家莊一基地購買了6000株新品種酸棗苗,第二年只活了一百多株。我以每個10元的價格買了200個優質酸棗接穗,第二年也只活了一個。”盧建師剛開始總以為是因為自己沒種植經驗,加上管理不到位,導致成活率低。但在問了很多人后才發現,問題出在接穗的質量上。

彎路不只一條。除了在外購買的苗成活率低外,在管理上,經銷商說這個品種耐旱,種下去就不用管,但最后酸棗苗全旱死了。經銷商還說,這個品種不需要防蟲,結果蟲子把葉吃了,果子根本結不出來……

在外面買的苗不靠譜,盧建師開始嘗試自己育苗。

他翻閱了大量資料,看到其中一本書上寫著“酸棗核冬天通過沙藏后,明年可作為種子育苗”。

沙藏應該怎么藏?盧建師細細琢磨,最后他參透了這句話的奧妙:“先讓酸棗核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和沙子以1比1的比例攪拌,再用透氣的布袋把它埋到地底下25厘米處。過一個冬天,酸棗核就熟化了。充分吸收了水分的酸棗核在第二年4月拿出來時,外面的核自動就破了,里面的仁就是種子。”

種子發芽后,盧建師又把它移栽到地里觀察,結果發現長勢穩定。今年4月10日,他把優良品種的接穗嫁接到了小苗上,沒想到,9月中旬就迎來了第一批酸棗成熟。

“今年70%都掛果了,1株能結兩三斤酸棗。明年產量會更高。”盧建師仔細算了一筆賬:根據不同品種樹冠舒展程度,1畝地可以栽種酸棗樹200株—800株。他現在一畝地栽了十幾個品種、300余株,今年的畝產是200公斤到250公斤,以現在市場上酸棗鮮食和藥用的價格,今年就能回本。

推廣“金豆豆”

共走致富路

在后稷村西北方一片荒坡溝地,是盧建師的“稷源紅”酸棗種植基地。一行行酸棗樹排列整齊,因為品種較多,植株高低錯落有致。一串串或青綠色、或紅色,或橢圓形、或圓形的酸棗掛在枝頭,宛如一顆顆小巧的寶石,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酸棗樹下,鋪著黑色的防草布,每行酸棗靠近樹根的部分繃著一根繩,繩子從地的這頭延伸向那頭。

稷山縣后稷村酸棗種植基地。

“這根繩一是保證植株向上生長,不東倒西歪,二是保護酸棗樹根部嫁接的傷口。”盧建師介紹,這些酸棗樹剛栽下時就像辣椒小苗一樣小,嫁接了優良接穗后,幾個月時間就長到了1米高。

穿行在酸棗樹之間,記者發現有的樹身上涂抹著不同的顏色。盧建師解釋說:“這是為了進行品種提純。樹干上噴有藍色漆的酸棗樹,代表著其所屬品種為優良的藥用品種。這類品種雖然果實個頭較小,口感極酸,然而掛果數量多,產量高,剪開棗核后里面還都是雙仁。樹干上噴著紅色漆的,則表明這個品種是優良的鮮食品種,其果實個大,顏值出眾。那些既噴了紅漆又噴了藍漆的樹,其所代表的品種生產出的酸棗果肉厚實、脆嫩、甘甜,結果數量也多,屬于更高端的食用鮮棗,是明年的重點培育對象。”

從一棵棵酸棗樹上,能夠深切感受到盧建師的認真與付出。為了種出更優質的酸棗,近年來,他先后承包了村民的50畝荒坡溝地,精心整地、修路,一邊種植、一邊觀察、一邊篩選,使得地里的酸棗品種越來越純正。

“市場認可的就是最好的品種。我育的苗出苗率達到95%,移栽成活率也達到了95%,現在,嫁接也成功了。明年的重點工作‘提純擴量’。”盧建師高興地說,酸棗藥食兩用,一畝地的收益有兩三萬元,相當于致富的“金豆豆”。

一個人走也許很快,但抱團發展才能走得更遠。

盧建師用5年時間,闖出了酸棗種植致富路,最終目的是讓全體村民受益。前段時間,他邀請村里的中藥材種植能手前往他的酸棗種植基地參觀并免費品嘗酸棗,給他們講解種植管理細節,很多村民動了心。明年,他打算扶持帶動一批種植戶,給他們免費供苗,并提供指導管理服務。

種棗,稷山人是專業的。盧建師說,酸棗和板棗習性很像,只要把板棗的管理經驗改進提升一下,就能運用到酸棗管理中。他已經跟當地政府部門聯系,打算把板棗的管理資料匯集起來,打印成酸棗管理月歷,什么時候該進行什么管理,對老百姓也有個具體指導。

“酸棗種植屬于新的門類,管理細節上還需要自己琢磨。咱這邊都是旱地,我準備上一套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后用滴灌澆灌。”盧建師說,現在還處于品種選育階段,地里雖然有這么多品種了,但還需要繼續引進新品種,讓品種越來越純,讓更多老百姓嘗到酸棗這顆“金豆豆”的甜頭。

后稷村對酸棗種植的探索,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稷山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鄭精杰說:“酸棗歷來就是一種道地中藥材,我們曾對全縣的酸棗資源進行過普查,發現稷山的野生酸棗資源非常豐富。后稷村在酸棗種植過程中,我們也給予了很多指導。明年,我們計劃幫后稷村在品種選育上下功夫,申報認定酸棗新品種。同時,大力支持全縣的酸棗產業發展,把荒山荒坡利用起來,加大推廣酸棗種植,讓小酸棗產生效益,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攝影:記者 陳方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