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12
□記者 楊穎琦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里,身處河東的你是否看到幾個像小蜜蜂一樣忙碌的身影穿行在絡繹不絕的人群中,為大家“引路”。他們身穿黑色馬甲,手持小旗幟,為前來運城訪古的游客們進行講解和引導服務。
國慶期間,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小紅書邀請了40位來自全國的小紅書博主來晉擔任“野生”文保員。他們分別前往《黑神話:悟空》在山西的部分取景地,義務為大家講解古建。其中,皮皮、肆琳和其他6個小伙伴來到運城,帶大家近距離領略運城古建的美。近日,記者走近“野生”文保員皮皮和肆琳,探訪她們在運城的文保之旅。
與古老文化的碰撞
“你遇到過被路人小姐姐拉著問問題不讓走的情況嗎?你有過帶十幾個人的團去看熱愛的古建筑的經歷嗎?你見過大家一起捧著畫冊埋頭研究壁畫技法的畫面嗎?”

臨摹壁畫的皮皮 (受訪者供圖)
來自北京的“95后”節目制片人皮皮經常在自己的旅行賬號“皮皮皮在享受人生”中,分享她在各地的旅行經歷和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作為一個古建愛好者,她的賬號里還發布了她在各地的古建游記。今年,由《黑神話:悟空》游戲帶來的山西古建熱讓她再一次將目光對準山西,計劃到山西進行一次古建游。
9月底的時候,皮皮在網上看到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小紅書發起的“野生文保員”招募活動,就馬上報名參加。經過層層篩選,皮皮和其他7位博主成為運城永樂宮、福勝寺的“野生”文保員。帶著期待,他們即刻奔赴運城。
“沒想到第一次帶團就是9人團,還有沿路不斷加入的新朋友,最多的時候有35個人,浩浩蕩蕩的隊伍跟著我在人群中穿梭,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經歷。”皮皮說,“我們從永樂宮的來歷,講到琉璃與鴟吻、月臺與斗拱,再是壁畫的筆觸和瀝粉貼金工藝,接著再看壁畫上的一個個神仙。講到中間我的喉嚨都啞了,但是一點也不想停下來。”

研究壁畫的皮皮
“我終于能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講給同樣好奇的人聽了。”皮皮說。每一次講解時,游客們那求知的眼神都讓她感覺驚訝,眼神無聲卻能調動情緒,看到這樣的眼神,她忍不住再講一點、多講一些。這種神奇的情感鏈接讓皮皮的這趟文保員之旅充滿驚喜,每一次交流、每一個對視,都讓她感到充實和滿足。
“永樂宮4天,人間4年。”對于皮皮來說,4天的永樂宮之旅結束后,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4天里,她與壁畫對話、與古建攀談,永樂宮就像一個已經認識很久的朋友一樣,靜靜地等待她的下一次到來。
離開運城的早上,盡管只剩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皮皮和媽媽還是堅持趕到永樂宮的壁畫臨摹室進行壁畫臨摹。從小喜歡畫畫的她在離開運城之前,終于圓了自己9歲時的壁畫夢。
與守廟老人的遇見
“運城福勝寺始建于北齊,文物專家說這里有‘中國最美渡海觀音’,還有在《黑神話:悟空》中出現的明王、罕見的16羅漢和四大天王的排列組合、為了防盜文物而砌墻整面的三佛洞、惟妙惟肖的泥塑。做了4天文保志愿者,了解越多它們背后的故事,就越想它們被更多人看見。”10月8日,剛剛結束4天文保員之旅回到福建家中,肆琳發出了這樣的朋友圈。
“國慶期間福勝寺的游客非常多,可能你剛剛講解完一場還沒有返回門口,就又被游客‘抓’著去講解了。”說起這個“甜蜜”的煩惱時,肆琳滿臉笑意。

肆琳與小旗幟合影 (受訪者供圖)
來自福建的肆琳是一名專業攝影師和旅行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經營著“四十在飛行”的旅行賬號。雖然是第一次踏上運城的土地,但“運城”這個名字對于肆琳來說并不陌生。“我有一個朋友就來自運城,很早就從他的話語里聽說了這里的一些風土人情,所以在來運城之前,我很開心,終于要到那個‘聽說’的地方了。”
接到這次“野生”文保員offer之后,肆琳便開始參加線上培訓、搜集整理資料、訂票……馬不停蹄地進入了文保員的狀態。
而對于第一次做文保員的肆琳來說,此次文保之旅的難點是怎么把現有的資料和知識向游客的視角做轉化,從游客的感受出發,讓游客更感興趣、能聽懂。因此,每一次講解之后,她都會把剛剛沒有講好的部分記下來,一天結束后,她會和其他小伙伴坐在一起復盤、補充知識。講解之余,肆琳會和守廟人李大爺一起掃掃地、撿撿垃圾,協助年邁的工作人員登記游客信息,為游客蓋章。
與守廟老人的遇見令肆琳感受最深。不忙的時候,肆琳就和守廟的李大爺一起溜達,李大爺會給她講資料之外的歷史,會給她指彌陀殿左側第二個羅漢腿上那個可愛的坐騎,會邀請她等三佛洞開放時再來運城。
“李大爺從他的父親手里接過守護福勝寺的重任,距今已經14年了。在重大暴雨襲來時,腿有殘疾的他曾獨自爬上屋頂,為文物蓋上防雨布,守護寺廟里的萬物。”肆琳說,“不僅是李大爺,還有福勝寺周邊的許多老人,以及從古至今的許許多多的人,都為我們的文物保護付出了沉甸甸的心血。而我們現在年輕人所能做的就是將這些歷史和故事用我們的方式記錄下來,讓更多人了解、愛上它們。”
當古建遇上青春,古老的建筑和文物瞬間變得靈動;而當青春遇上古建,這里也成為令他們魂牽夢縈的靈魂棲身之地。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相遇,他們用年輕化表達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也讓傳統煥發新的生機。
(應受訪者要求,皮皮、肆琳為化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