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你好,河東 ;你好,運城——閱讀《我的運城》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4

□楊占平

一套兩卷《我的運城》,是《運城日報》文藝副刊“鸛雀樓”和《運城晚報》文藝副刊“大河灣”近兩年來主題作品之輯印,呈現給廣大讀者的,既是運城文藝工作者對博大精深河東文化親身體驗的集中展示,更對于我們當今舉國上下進行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一種借鑒意義。我在閱讀全書后最深切的感受是,這套作品選的編者,希望本書集思想性、知識性、文學性、可讀性于一身,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能夠給古老厚重的河東歷史文化注入現代氣息和新的思考,能夠給日新月異的當代運城展示出無限美好的前景,進而提升河東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和人文地位,提升運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應當說,這樣的預期效果很好地達到了。

從《我的運城》全書所收200余篇文章來看,不能說篇篇都是精品力作;但是,絕沒有濫竽充數的文字游戲差稿。我注意到,這些文章的作者,差不多集中了當今運城市有成就和有影響力的作家,以及一些運城籍在外的知名人士,陣容強大,在一定意義上,其實也是運城作家的一次集中亮相,充分顯示出運城作為一個文學大市、文學強市的底氣。本書文章絕大多數是隨筆、游記,因此,可以歸為文化散文范疇,其中一些優秀之作,在謀篇布局上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現代實例,史料可靠真實,但不作歧義研究或考辨,現實事例公眾認可;敘事行文則是以清朗健爽、明麗流暢的散文語言怡然成篇,沒有抄襲教科書和文化講義的陋習,也不是用現代觀念將歷史文化作照相式簡單解讀,或者是對當今社會現象進行無原則說長道短,而是將物態化的歷史遺跡、民俗化的文化現象、存在于我們大家身邊的現實事例,與寫作者的心靈感應和思維判斷有機地結合起來,彰顯出寫作者的思想個性,強化作品的文學色彩。可以說,本書的作家們對河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是非常的透徹,對現今運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的觀察是相當的深刻,他們對物質的河東文化和非物質的河東文化,都爛熟于心,在文章中如數家珍地講述出來;他們對當下所生活的運城市及所轄縣(市、區)的環境與氛圍,是滿意和認可的,在作品中細致地書寫成文。

作為一名在文學界供職多年的所謂“業內人士”,我充分地感受到這些年來,文化散文一直盛行,由此而讓人們形成了一個文學理念,即散文是最具文化內蘊的。于是,文化學術界曾經展開過一場關于文化散文的討論。盡管討論很難達到完全的統一,但大家對文化散文的定位還是有了一定的共識,這就是:文化散文關鍵要有文化意識和時代氣息。我相信,這套《我的運城》的組織者和編者,以及作者在策劃或寫作之前,必定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文化意識和時代氣息滲透到了整套書的主導思想中,滲透到了每一部作品的字里行間。取材、意旨、內涵、觀念、敘述、文字都非常“文化”,顯現出一種獨特的、典雅的河東文氣和大度的文風。

閱讀《我的運城》,事實上,也是讓讀者進行一次對河東文化的體驗和對當今運城的了解。贊美從古至今形成在河東大地上的一處處獨特地理形狀,認識一個個影響華夏文明發展的河東歷史文化名人,領略占有三晉文化史重要地位的一部部出自運城人的精品文化之作,我思考著他們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一個概念自動跳出來:黃河文化!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為豪的母親河。這條蜿蜒曲折數千公里、晝夜奔騰川流不息的大河,流出了包括河東文化在內的燦爛的黃河文化,創造了包括河東文明在內的令人自豪的中華文明。毫無疑問,黃河文化就是三晉文化的根源,河東文化就是三晉文化的主要支撐;或者說,是黃河文化孕育出了河東文化,河東文化豐富了黃河文化,并成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黃河文化的孕育,難有河東文化的輝煌;同樣,沒有河東文化的實績,黃河文化的光彩也會減色。

按照傳統的方式解釋,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或地域中,人們為了生存與發展,創造、傳承、享用的社會產物,包括物質的、非物質的各種社會事物與現象。從另一方面理解,文化也是一定社會群體成員為應對環境,滿足需要,獲得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共同的生活模式與規則。那么具體到傳統河東文化和現代運城文化來說,它們表現出的內容,包括各類人的思維性格、民間風俗、服飾特點、飲食習慣、居住環境、藝術形式、語言風格等,所有這些都是傳統河東文化和現代運城文化的內涵,更是黃河文化和三晉文化無法離開的基礎。從《我的運城》所涉及的內容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在展示這些內涵,都深深烙上了黃河文化、三晉文化、河東文化的印跡。

由于運城地處黃河中下游,因而,最能體現出黃河文化中質樸厚重的成分;同樣,河東文化的特點,也就在總體上顯示出質樸厚重的格調。例如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女媧補天》,表現出了不畏天險,勇于勝利,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生活的精神與意志;《詩經》中的《碩鼠》《伐檀》等,從樸素的生活事實中,試圖尋找到一種沒有壓迫、人與人平等的理想社會;唐代山水田園詩大家王維、邊塞詩人王之渙、散文大家柳宗元等人的名篇佳作,是對淳樸民風的最好闡釋;近代文學史上李健吾和當代文學史上李逸民、義夫等作家,不光把質樸厚重的風格滲透到了代表性作品中,而且也體現到了日常生活里的為人處世上。此外,從河東走出去的裴氏家族將相和文人,鑄造出元代戲曲輝煌的劇作家關漢卿,還有創造蒲劇藝術的眾多大師,都是以質樸厚重性格著稱于世的。這個特點,在《我的運城》中,同樣得到了很好的凸顯。

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雖然自身的特征非常明顯,但它們絕不是封閉的,也沒有排他性。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河東文化逐漸包容了華夏各民族的其他文化,甚至連域外文化也不抗拒;這種精神,同樣影響到了現代運城文化中,許多外來的思想家、經濟家、建筑家、文學家、藝術家,被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熏陶,創造出了富有運城特色的業績,為運城的長足進展作出了貢獻。這些,我們在《我的運城》一書中,都能感受到。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跟所有地域文化一樣,是在不斷發展中逐步形成特色的。同樣,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也是憑借開放和發展才有了輝煌的歷史與現實。如果沒有發展的觀念,是難以取得實績的。從《我的運城》書中所講述的人物與事件可以看出,許多運城人都在探索和創新,在發展中體現他們的價值。

那么,《我的運城》的文化意識和時代氣息具體表現在何處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寫到的歷史和現實人物與事件的文化性。《我的運城》講述了河東歷史文化的眾多方面,包括根祖傳承、潞鹽歷史、河東名人、名勝古跡、生活習俗、地理特性;描繪了現實運城文化的各種呈現,包括城市建設、家鄉情結、文化氛圍、和睦家庭。從這些所寫對象本身就可以看出,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豐富的社會現象和自然景觀,是河東歷史文化和運城現實文化的人文性和物質性代表。

第二是濃郁的文化品位貫穿作品之中。作者們寫作《我的運城》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明確地從文化視角來展現并剖析所寫對象的。文化散文的“文化”,絕不僅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寫了張貼著文化標簽的寺廟樓閣秋水長天,或八卦一下文化名人的風流逸事;其靈魂應當是作者所秉持的文化態度、立足的文化品位如何。這里面,就有保守與變革、陳腐與新生、愚昧與智慧、小氣與大氣的差異。從本書所收的不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種鮮明的文化態度,那就是作家們無不深情地熱愛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同時,他們還有一種較高的文化品位,能夠以學者的眼光審視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將河東文化和運城文化的內涵準確地闡述出來,并進行理性的分析。

第三是表現出了文化意識特殊的穿透力。《我的運城》中的重點文章,都是在以明確的現實思考和深刻的文化自信,多方位解析人物與事件的特征,努力開掘社會現象的本質。比如有作者寫到的鹽湖歷史,將潞鹽定位成與華夏民族同齡的古老而特殊的寶庫,守望這樣一份國家級寶庫,該是一種多么值得自豪的榮光與責任。再比如,有作者寫到了近幾年在運城市出現的十幾處“河東書房”,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場所,讓大家有一種幸福的讀書感。這種表現文化意識特殊的穿透力,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是永恒的。

第四是寫作藝術上浸潤著文化韻味。《我的運城》中的大多數作品作為文化散文,在結構方式、敘述語言、修辭手法、知識運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韻味。我認為,雖然這些都是屬于技術性層面,卻是這套書質量上檔次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許多具體描寫中,涵蓋著歷史、經濟、文化、地域、民俗等因素,韻味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給讀者一種美好的享受,尤其是在文史知識運用上,作者們更是信手拈來,輕松自如,使用貼切,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含量。

當今世界,文化意識和時代氣息與經濟能力、科技水平、民眾素質、生態環境相互交融,已經成為大勢,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管理者,都在充分發揮各自民族和地域文化優勢,讓文化成為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別需要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認真創作優秀的作品,發揮出文化的特有作用。因此,《我的運城》一書的推出,是非常適時的和具有科學依據的。傳統的河東文化,伴隨著現代化文明的進程,正在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同樣,現實的運城文化也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正在健康發展和逐步強大。我相信,有《我的運城》這部書的助陣,必定會讓更多人認識到河東文化與運城文化的價值,不斷提升運城市在國內外的影響力。祝福運城!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委會委員、著名評論家)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