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1
記者 景斌
你知道“神仙”是什么樣子嗎?
你見過“神仙搬家”嗎?
遇到這兩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是懵圈的。可對于青年畫家靳瑞強來說,卻是心中有數。
怎么講?
“永樂宮壁畫,就是最鮮活的明證。”
確實!龍年春節,央視《國寶會說話》隆重推介了永樂宮壁畫。“面壁者默然無言,須臾,抬起了握筆的手,線條從筆尖緩緩流出,如江河在大地上綿延伸展,原本空無一物的白墻,轉瞬間滿壁風動,天衣飛揚……”《朝元圖》的畫者——名不見經傳的元代民間畫工像是指揮者,行筆或輕快流暢,或頓挫有力,造就了顧盼生輝的面容、迎風飄舞的長線、和諧典雅的色彩,演繹著令人沉醉而又似曾相識的瞬間。
永樂宮壁畫啟示了一代代民間匠師。央視片子結尾處提出,“700年來,永樂宮始終是典范,視覺奇跡遙接畫圣吳道子的神采,神仙的樣子遍布山河,照亮無數祠廟和道場……”
正是永樂宮壁畫的這種美,深深吸引了靳瑞強,讓他提起手中的畫筆,用線條和色塊來呈現這種美。
連“神仙”都能駕馭的人,難道不應該被更多人熟知嗎?

創作中的靳瑞強 景斌 攝
新文藝群體代表
1月28日至30日,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山西代表團共7人參加會議,靳瑞強是全省最年輕的代表,也是我市唯一的代表。
為什么是他?
“新文藝群體!”
1987年,稷山縣西社鎮高渠村,靳瑞強出生在一個普通農家。
要說他的藝術起源,離不開祖父和外婆的影響。
他的祖父愛唱家戲,多是蒲劇,同時還給人畫棺材、描窗戶等。而他的外婆常給人做紙扎等。這些雖然與繪畫沒有太直接的聯系,但也給童年時期的靳瑞強留下了深刻印象。
耳濡目染之下,小小的靳瑞強也愛上了寫寫畫畫。
中學畢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便跟隨著名畫家黃山先生學習漆畫和中國畫。

畫作《光華映千秋》
“守正創新。”經過多年的漆畫學習,靳瑞強對傳統的漆畫藝術了然于心。如何將漆畫中的精美技藝用于工筆重彩之中形成自己新的畫風,他開始大膽嘗試。晉南古寺觀星羅棋布,彩塑壁畫精美絕倫,這些瑰麗的文化遺存都成了他學習借鑒的教材。
靳瑞強一頭扎進有價值的古寺觀,以虔誠崇敬之心開啟了“苦行僧”般的“修行”之旅。他在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探索中,借鑒傳統彩塑的造型美和壁畫線條的韻律美,雜之以漆畫的技藝美,創作了《光華映千秋》《妙樂蕩萬載》《得道圖》《梨園溯宗》等一系列畫作。這些作品構思精妙、技藝出新、意境幽遠、趣味濃郁,一出閣就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
學畫十多年,其作品參加了十三屆全國美展、第三屆全國漆畫展、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國壁畫作品展等全國性展覽20余次,他也逐漸在三晉乃至全國畫界嶄露頭角。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
這是新文藝群體的由來。據了解,新文藝群體是指以簽約文藝家、獨立制片人、音樂制作人、獨立演員、文創藝術設計者、非遺傳承人等身份示人,并通過舉辦文藝沙龍、讀書會、國學班、傳習所、茶藝社、琴畫苑等形式聚集起來的一種文藝群體。他們既志同道合,又具有獨立個性,形成了開放的文藝創作態勢,展示出別樣的創作樣式及活力。
靳瑞強能作為山西新文藝群體代表,參加中國美協全國代表大會,可想而知。

畫作《國風魏韻》
一年前的五人展
在業內,熟悉靳瑞強的人不少,但是外界對于這個青年畫家的認知卻是模糊的。
何以這么說?因為他不善言談、不熱交際、不愛宣傳。
當然,也不是說他就是“油鹽不進”的。一年多前的那次“藝旅情懷”河東五人畫展,在社會上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那次參展的畫家除了靳瑞強,還有劉正定、楊美欽、黃山、劉存社。靳瑞強是年齡最小的,不過36歲。而其他幾位,在全國都是很有名氣的。
誠如業內人士所評價的,他們雖有不同的身份,卻有著相同的愛好;雖有不同的年齡,卻有著相同的追求;雖有不同的環境,卻有著相同的堅守,他們明知丹青之路是青燈之夜的寂寞、是楚人懷玉的孤獨,然而卻堅定信念,堅持在探藝的苦旅上闡釋人生、繪畫心聲,并創作出了一幅幅充滿真善美的佳作,給人們帶來一縷縷甘洌溫馨的清風正氣。
年齡最小的靳瑞強,如何能與這些大家相提并論呢?
原市文化局局長楊金貴說,靳瑞強的作品不是對自然物象的簡單描摹,也不是對生活和社會的簡單圖解,而是通過境界精神和責任擔當、思維理念和生活感悟、藝德修為和價值取向對藝術語言的真誠坦露;是社會生活、自然美象、時代風貌的藝術反映;是畫家心靈在畫中的律動、真情在畫中的蘊藉、摯愛在畫中的凝聚、心聲在畫中的吶喊。
總而言之,這五人的畫作表現出一種豐滿的、堅定的、能夠使人心靈溫潤和澄澈的藝術張力,一種于細微之中見真知的藝術功力,一種褪去喧囂與浮華、于平靜中顯不平的思想定力。畫作使人啟迪心智、振奮精神、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感悟人生……
對于那次五人畫展,靳瑞強告訴記者,這幾位前輩都是良師益友。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作畫,他們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正是他們的提攜才有了他的進步,他取得的任何成就都離不開他們的諄諄教誨。
今后的路這么走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當這幾個有分量的標簽都集于河東一個未及不惑之人,或許再多的溢美之詞都是多余的。
是的,這個人就是靳瑞強。
業內人士評價,“靳瑞強的畫不是停留在筆墨流暢、技法嫻熟的層面上,不是停留在小花小鳥、小山小水的境界內,不是停留在自我欣賞、和者蓋寡的范圍中,不是停留在共生美麗、個性式微的局限里,而是一直在形式和內容上尋突破、在思想和境界上求升華”。
像靳瑞強近年新作《國風魏韻》,“畫面主體體現的是極具山西特點的大同云岡石窟,意在表達三晉獨特的文化遺產魅力。前面一組小學生在參觀,后面一名小學生在回味,意在揭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一代一代,生生不息。整幅畫作高古典雅、大氣生趣,呈現出線條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眼下,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即將開幕,靳瑞強正為備展而全身心創作漆畫《神宮遷建·永樂壯歌》。
“這是展現永樂宮遷建背后的故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仙搬家’。”靳瑞強說,“‘神仙’的樣子已經為人們所熟知,而他們如何搬家也值得人們銘記。”
很多人會有疑問,年紀輕輕的靳瑞強如何就能脫穎而出呢?在他看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種憨和癡的勁頭,要走進去,更要走出來,一進一出,方能有所收獲。
靳瑞強的畫室很小,小到只能容得下筆墨顏料;靳瑞強的畫筆很大,如椽,畫得下萬千氣象。
今后的路還很長,但靳瑞強想得很少,“用心做好人、用情做好畫,講好河東故事、做大傳承文章,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相信,扎根河東沃土、飽蘸五千年濃墨的靳瑞強,一定會創作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具有時代內涵的美術作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