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2

1989年8月,雷建德創作的《西廂記·電視文學劇本》出版時,時任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書記處常務書記,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黨組書記,著名戲劇理論家、戲劇活動家趙尋也予以題詞贈送雷建德:“普救寺內一片情,牽動多少兒女心。堅貞豈止傳元宋,鶯鶯塔上有回聲。”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捷)日前,因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藝術文化精髓作出的突出貢獻,中央電視臺《藝術名家》欄目特聘請《西廂記》研究、再創作、國內外傳播學者雷建德為特聘客座教授。
據悉,雷建德此次入選,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儒商會會長、中國儒商研究院院長、《當代儒商》雜志社社長胡志明力薦:“雷建德研究、再創作、國內外傳播《西廂記》,50年深耕細作,精神非常可嘉,而且方方面面研究得非常深入,獲得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關注,社會各界好評如潮,雷老師德藝雙馨,值得尊重。”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遵循。雷建德,業界稱其為“雷·西廂”,50年來他盡心地運用電視藝術,進一步研究、創作、傳播古典愛情名著《西廂記》故事,正是對這一重要遵循的生動詮釋。
雷建德與電視藝術有著不解的緣分。他相繼編著出版了《西廂記·電視文學劇本》《白話西廂后記·電視文學故事》《西廂記與普救寺·中央電視臺風光專題片》,先后在中央電視臺與山西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1988年4月,雷建德成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山西分會會員;1991年3月,成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1991年3月,雷建德作為山西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的唯一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青年文藝創作者大會。
1990年2月24日,雷建德創作的旅游電視專題片《西廂記與普救寺》,在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欄目、山西電視臺《五彩繽紛》欄目分別播映。《人民日報》評價該片時認為:“它通過簡潔明快的藝術手法,既展現了新修復的普救寺的俊逸風采,又擷取了《西廂記》中的主要故事情節,首次將普救寺的風光和歷史名著相交流,充分體現了‘西廂’‘普救’連理紅的主題。”
2008年10月,雷建德創作的旅游電視文學劇本《白話西廂記后傳(6集)》出版。時任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著名戲劇大家郭漢城予以題詞,并印入扉頁:“山圍平野已無城,剩得黃河萬古聲。紅葉霜林曾怨女,斜陽鞭影舊啼痕……”北京著名書畫家林蘭子也為之題詞:“一部西廂描有情眷屬不朽實甫,半生心血酬因果菩提立言建德。”兩句題詞談古論今,點明了《西廂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生動概括了雷建德的西廂情緣。
雷建德還曾先后編著出版過《西廂記》系列著作畫冊12部曲(共計49冊),填補了國內外《西廂記》珍品集錦展示傳播中的一項項空白,開啟了人們隨時隨地閱讀、研究、欣賞、傳播《西廂記》的新時代。與此同時,雷建德先后赴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59個國家,進行國外大百科全書有關《西廂記》評價的探尋考察,盡心講好中國愛情故事,傳播好國學經典,努力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一次次將中國古典《西廂記》推向世界。
雷建德告訴記者:“山西蒲州是我畢生難以忘懷的故鄉,那里也是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故鄉獨有的愛情文化滋養了我,對我后來從事的研究,產生了潛移默化乃至深刻的影響。中華民族是情感豐富的民族,也是浪漫美好、追求人性本真的民族,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識,那么《西廂記》便是中華民族的情感標識。”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