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24
記者 張君蓉
社會危險性量化統計分析平臺,可以全面反映全市審查逮捕案件受理、審查、辦理情況及與逮捕數量、質量相關的指標情況;
非羈押訴訟數字監督平臺,通過對非羈押人員實時定位、在線傳喚、在線打卡、脫管預警等監管功能,強化了對非羈押人員的數字監管;
認罪認罰同步錄音錄像管理平臺,可以遠程聽取意見、一鍵回傳電子捺印文書,實現了認罪認罰案件全程線上化、無紙化;
強制隔離戒毒監督模型,通過對公安戒毒管理部門、強制戒毒所、刑事檢察部門涉戒毒人員數據篩查碰撞,發現疑點、線索,找出法律監督盲區;
……
數字檢察讓大數據、云技術成為檢察人員辦案的“神助攻”。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數字檢察蘊含的豐富內涵和巨大作用。

向前來交流學習的檢察人員展示建設完成的“數據駕駛艙”。(資料圖)
非羈押訴訟體系打造輕罪治理體系“運城樣本”
去年,我市檢察機關先行先試,在全省率先構建了以社會危險性量化指標體系、非羈押數字監督平臺、保證金提存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的非羈押訴訟體系。這個體系不僅可以通過制定的數據標準客觀衡量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不羈押條件,還可以通過數據管理實現對不羈押犯罪嫌疑人的“云管理”,為輕罪治理體系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運城樣本”。
社會危險性量化指標體系構建歷時7個月,125名員額檢察官參加,經905個案件驗證,在去年最終形成了由犯罪性質、罪后表現、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三部分60項指標、7個附注組成的量化評估體系。
該體系通過對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犯罪性質、罪后表現等多方面的綜合分析,以及大量案例的驗證,使得該量化評估體系更加科學、客觀、全面,從而能夠更好地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將社會危險性以量化分值的形式表現出來,落實到制度上,用客觀標準來約束承辦人主觀的判斷,最大限度保障了逮捕措施的統一準確適用。
如果說社會危險性量化評估體系可以客觀分析出有沒有必要對輕罪嫌疑人進行羈押,那么非羈押訴訟數字監督平臺,則可以保障對非羈押人員的全流程監管。
非羈押訴訟數字監督平臺堅持數字化智能預警和執行單位落地核查“雙向發力”,將“人防”與“技防”有機結合,通過對非羈押人員實時定位、在線傳喚、在線打卡、脫管預警等監管功能,強化了對非羈押人員的數字監管,為降低訴前羈押提供科技保障,從而有效解決了傳統“人盯人”監管方式存在的跟蹤管理效率低、監管手段單一、監管力度不夠、執行效果評估難等問題,促使對采取非羈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管理工作更加規范,為推動輕罪治理理念政策具體化、實踐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非羈押訴訟數字監督平臺,目前我市兩級檢察機關還建成了認罪認罰同步錄音錄像管理平臺、運城“指南針”未檢云平臺等4個綜合分析平臺。這些平臺都可以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實現精準治理和標本兼治的目標;也可分析全市核心指標趨勢,點面結合,為檢察監督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數字檢察監督模型讓法律監督有了源頭活水
數字檢察戰略為新時代法律監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22年,市人民檢察院積極運用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探索創建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法律監督業務模型,以個人基本情況、財產情況、罰款、拘留、高消費情況等信息為數據要素,以法院判決書、執行決定書、執行系統為數據來源,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涉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相關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從而發現輕罪案件的線索和問題。這種以數據驅動的輕罪治理方式,提高了治理的精準度和效率,使得檢察監督更加科學、全面、有效。
綜合平臺對于各類案件辦理具有廣泛應用性,而監督模型則更適用于類案監督。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法律監督業務模型在檢察實踐中取得好的效果后,2023年,市人民檢察院進一步加大了建設監督模型的工作力度。強制隔離戒毒行政檢察監督模型就是去年該院建立的新模型之一。
2022年,萬榮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案件中發現,該縣公安局對違法行為人張某某作出強制隔離戒毒決定的過程中,未依法在作出人體生物樣本檢測結論的24小時內提出吸毒成癮認定意見,而是在檢測的1年4個月以后才作出吸毒成癮認定意見,程序不規范,且存在證據不充分、法律適用不準確的問題。由于證據不充分,張某某尚達不到吸毒成癮的認定標準,更未達到吸毒成癮嚴重的認定標準,也就是說張某某不滿足被作出強制隔離戒毒決定的條件。得知情況后,市人民檢察院意識到這可能并非個案,在強制隔離戒毒司法行政領域可能普遍存在程序不規范、辦案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為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促進強制隔離戒毒工作規范開展,市人民檢察院決定建立強制隔離戒毒行政檢察監督模型。通過調取近5年來公安機關戒毒管理部門、強制戒毒所、檢察機關刑事檢察部門涉戒毒人員三方面數據進行篩查和碰撞,從而發現法律監督線索。針對模型篩查出來的異常數據線索,再通過人工調卷審查、調查展開深入核查。目前,已核查出監督線索160條,發現強制隔離戒毒工作中普遍存在刑罰執行完畢強制隔離戒毒尚未期滿、未繼續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導致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脫管漏管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檢察機關精準開展了類案監督,有針對性地制發檢察建議。針對類案背后存在的治理性漏洞,檢察機關積極與公安機關、強制戒毒所等相關單位進行交流溝通,給出充分建議的同時,督促整改,實現“監督與支持并重”,形成工作合力,達到雙贏、多贏、共贏的積極效果。
該模型在去年7月舉行的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后來,這個監督模型在全省得到推廣。
除此之外,永濟市人民檢察院創建的“未成年人控輟保學”法律監督模型、新絳縣人民檢察院創建的“法院刑事裁判交付執行監督模型”、絳縣人民檢察院建設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民間借貸生效裁判”法律監督模型等,都為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檢察擴增了檢察官甄別違法案件的“動能”。據了解,傳統上,法律監督的啟動源于當事人舉報等個案線索,檢察官由此啟動調查核實,線索單一、渠道受限。數字檢察為檢察官插上了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模型、平臺的翅膀,開辟了類案監督、智能監管的新天地。不僅如此,數字檢察還可以對異常案件“畫像”并轉化為智能化預測預警條件,達到“上醫治未病”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數字檢察實行“一軸多元”共治架構,由檢察機關主導,會同公安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行政機關以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主體,通過促成多方合力,實現真正雙贏、多贏、共贏。
2023年3月,市人民檢察院被確定為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聯系點后,市人民檢察院積極探索、克服困難,在大數據指揮中心建設完成了規格超前、理念新穎的“數據駕駛艙”頁面制作,在這里可將運城市的標志性地標一覽無余,同時也可詳盡展示已經建成并使用的平臺和模型。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部主任焦團結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建設綜合分析平臺4個、數字檢察監督模型20個,涵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未成年人等多項檢察業務,共采集、歸納、分析政府、司法機關、企業等各類數據120萬余條,為檢察數據池增添了更多源頭活水。
據介紹,通過數字檢察模型使用,對類案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全市檢察機關共發現相關領域法律監督線索300余條,涉及戒毒場所、學校、民間借貸、醫保等多個領域,共發出檢察建議50余份,幫助20余名失學兒童重新入學,發現并移送職務犯罪案件3名,監督糾正違法案件20余件,為全市檢察工作高質量開展提供了有力數字支撐。
數字檢察兩級協同一體化發展
當法律監督遇上大數據,產生的“化學效應”是巨大的。數字檢察戰略是法律監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重要依托。
事非經過不知難。數字檢察戰略的推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客觀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司法辦案機關之間還存在信息壁壘;主觀上,部分檢察人員大數據理念認知不足,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檢察戰略的推進。鑒于此,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宋晉民要求全市檢察機關把數字檢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錨定“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機制,牢固樹立數據意識、數字思維,用數字檢察新理念書寫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治理的新時代運城答卷。
2023年,市人民檢察院在人員配置和資金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投入資金40萬余元,建成了大數據指揮中心;抽調專業人員20余名組成數字檢察專班;搭建大數據運用平臺,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懲治違法犯罪、監督糾正違法、維護國家和社會公正、促進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同時,邀請全國知名數字專家張弛為全院干警開展數字檢察系列專題輔導;組織全市檢察機關業務骨干和技術人員開展業務培訓10次,手把手、面對面進行技術指導;選派多名業務骨干赴太原、杭州等地進行實訓學習,開闊干警視野,拓寬工作思路,在全市檢察干警中營造遇到問題找數據、解決問題靠數據、破解難題碰撞數據的良好工作氛圍。
目前,我市已建立兩級檢察院數字檢察協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各基層院全方位參與、全鏈條介入、全業務覆蓋的一體化發展工作格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