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15
記者 王新欣 李丹鳳
列車緩緩駛近水面,與藍色的水融為一體,準備開啟一段唯美奇幻之旅……
這樣的場景不僅存在于動漫中,現實版的“水上列車”在運城就能體驗。最近,一趟運城開往永濟的“水上列車”火爆“出圈”,備受關注。列車經過硝池灘和伍姓湖時,兩側是一望無際的碧藍色水面,車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的場景,仿佛置身動漫《千與千尋》同款“水上列車”之中。
“水上列車”是如何“引爆”、接力傳播到“火起來”的?永濟文旅如何借勢緊抓流量風口升級設施標準、提高服務質量,“軟硬兼施”打造優質旅游環境的?1月12日,記者坐上8165次列車,沿著南同蒲鐵路一路來到永濟,實地感受并探索答案。

變“流量”為“留量”
隨著一聲轟鳴,8165次列車緩緩駛入站臺……
以前,這是一趟通勤車,服務對象主要是每天往返于住所和工作學習場所的上班族和學生,列車上乘客寥寥;現在,這趟列車上變得越來越熱鬧,老人、孩子、情侶……熙熙攘攘的乘客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擠滿了車廂,只為一睹“水上列車”的“芳容”。
“人比之前多了很多,大部分都是去體驗‘水上列車’的。”8165次列車運城站的檢票員說。
“水上列車”的不斷升溫、7元錢的親民票價,加之永濟當地伍姓湖、鸛雀樓、神潭大峽谷、普救寺等旅游資源和牛肉餃子、扯面、羊肉泡饃等傳統美食,的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以前帶外孫出門游玩,都是自駕、乘高鐵或是坐飛機,錯過不少沿途的美景,這趟‘水上列車’可以讓我們近距離、慢慢欣賞不一樣的水上美景,出游體驗真是太好了。”
“在抖音上刷到‘水上列車’后,我們臨時決定帶孩子們來體驗一次,這也是孩子們頭一次乘坐綠皮火車。”
“之前回永濟總是拼車,在抖音上刷到‘水上列車’后,我就和朋友們乘坐了一次,確實挺美的。這次打算自己再單獨體驗一次,希望家鄉越來越好。”
……
車上的旅客,每一個都有與這次列車初遇或重逢的故事。
列車經過硝池灘和伍姓湖時,兩側茫茫的水面一望無際,恍惚間讓人以為是行駛在海面上,隨著列車上《永遠同在》輕音樂的響起,這趟旅程逐漸變得夢幻起來。
運城版“水上列車”進入人們視野始于去年7月,而真正“火起來”,則源于今年元旦前后的一則抖音短視頻。自此,“運城版《千與千尋》”的百度搜索量達到216000次(數據截至1月8日)。
一則短視頻的爆火,讓“水上列車”為人所熟知,而更好地接住這撥流量,讓永濟文旅借機更快升溫,則離不開永濟市文旅局等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永濟市民的熱心支持。為樹立永濟城市形象、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品牌,也為了借力“水上列車”的這撥流量,“引爆”永濟春節旅游市場,永濟市圍繞“水上列車”開展系列文旅活動,變“流量”為“留量”,推動永濟市文旅產業加速發展:
2月9日(除夕)之前,游客持K237、8165、K2665次“水上列車”火車票(或電子票據)可享受鸛雀樓、普救寺景區首道門票半價優惠以及神潭大峽谷景區首道門票15元的優惠;1月31日之前,游客去往五老峰滑雪場,出示2日內已乘車記錄(K237、8165、K2665次)或12306已乘車訂單截圖及本人有效身份證原件,即可享受滑雪1票進2人的優惠政策;
永濟市相關部門還組織志愿者在火車站出站口開展引導、講解、接送等免費服務。另外,還優化設計火車站至伍姓湖濕地公園及其他各景區的公交線路,開通伍姓湖“水上巴士”,并實行動態調度運營。
“乘坐‘水上巴士’可直接去往伍姓湖、神潭大峽谷、鸛雀樓、普救寺等景區,車票1元錢。從9號開通起,最多的時候啟用了19輛巴士,每輛車可乘50人,全力為‘水上列車’的乘客服務。”永濟市新悅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除了相關部門和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永濟火車站,記者還看到了不少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和免費接送乘客的熱心市民,他們一起為這趟“水上列車”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做足“水上功夫”
由于距離永濟市區較近,而且免門票費,在乘坐“水上巴士”后,大部分游客會選擇來到伍姓湖濕地公園。
“湖波泮淼不知遠,澄作汪汪千頃波。”走近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伍姓湖,只見水天相接、蘆葦搖蕩、水鳥游弋……好一幅冬日絕美畫卷。
下車進入大門,便看見數十名游客圍著公園內的永濟版“橘子洲頭”網紅打卡地拍照。來自中北大學的大四學生裴瑞澤、黃衛涵說,他們在抖音上知道家鄉的“水上列車”火了,便第一時間結伴前來打卡,對于家鄉的美景火爆“出圈”,他們很是自豪,決定回校后要把“水上列車”和故鄉的美景美食推介給更多的同學,為宣傳家鄉、發展家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來自河津市的杜津晉一行4人也是在抖音上刷到“水上列車”后前來打卡游玩的,問到接下來的旅行打算,他們說:“當然是去吃永濟的牛肉餃子啦!”
為了更好地展示伍姓湖濕地公園的特色和亮點,營造良好的體驗感,近日,該景區在服務管理和游客體驗感上下足功夫:
開放科普館,配備講解員,多維度向游客科普宣講濕地生態保護的重大意義;設立“導覽圖”“游客須知”,方便游客科學規劃游覽線路和時間;為游客配備觀光電動車、自行車、觀景小火車等交通工具;在“云蘆驛”“山水間”及科普館等處增設垃圾桶,并增加保潔人員;安排救生員全天候巡邏檢查,同時放置救生衣、救生圈等用于溺水緊急救護;及時修復加固電力線路、護欄、棧道、圍網等安全防護設施;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強化“濕地保護、文明接待、優化服務”宗旨意識,加強夜間巡查和重點區域輪班值守……
“景區是南北候鳥的棲息地和中轉站,有120多種鳥類資源,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得這里成為攝影愛好者和親子游的天堂。”該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昔日的伍姓湖,干涸少水、污染嚴重、濕地萎縮、生態環境惡化;如今的伍姓湖,“水質好起來、水量豐起來、風景美起來”,逐漸恢復原本生態,并成就了現在“水上列車”的美景,進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們紛至沓來、駐足觀賞。
立足“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地”的生態建設定位,近年來,永濟市緊扣“生態保護+綜合治理”主題,按照“尋方向、重保護、巧恢復、謀發展”總體思路,實施土地鹽堿攻關、周邊環境整治、污水截污樞紐、人工濕地建設、生態護坡等一系列工程,全力做好“沿黃”綠色文章,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范循環圈,推動優良生態、美麗城鄉、全域旅游互促共進,將永濟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的旅游產品。
伍姓湖的變遷見證了永濟市在保護綠水青山、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方面所作的努力,也是運城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取得的豐碩成果。此次“水上列車”的“出圈”,表面上看是自媒體時代短視頻“爆火”帶來的效益,實則也離不開永濟市對黃河流域水生態的修復和保護,離不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有效推進。
景區“借船出海”
“水上巴士”的西線可直達鸛雀樓景區。鸛雀樓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登臨其上,可感受“更上一層樓”的開闊胸襟和“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視覺震撼。此次“水上列車”的升溫,自然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鸛雀樓景區。
日前,侯馬市驛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就乘坐“水上列車”來到永濟,開展“打卡網紅水上列車·登樓唱誦中華名詩”研學活動。第二站,他們來到了鸛雀樓景區,在導游的帶領下,“小米醋”們開啟了快樂的研學之旅。他們參觀了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圖”,了解了宇文護“筑樓戍邊”及王之渙“旗亭畫壁”的故事,工作人員還專門設置了“畫景”環節,讓孩子們用手中的彩筆在扇子上畫下所見的美景。登頂鸛雀樓后,面對王之渙銅像,“小米醋”們齊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朗朗上口的詩句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詩中的意境。
除了學生外,許多年輕人也和同伴一起乘坐“水上巴士”來到了鸛雀樓景區。李一行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同伴從臨汾市而來,他說:“我們是在抖音刷到這趟‘水上列車’的,已經去了伍姓湖和普救寺景區,鸛雀樓是我們的最后一站,登上鸛雀樓遠眺,景色特別壯觀,視野特別開闊,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勝景。”
“1月13日,鸛雀樓景區共接待游客980余人次。其中,憑借‘水上列車’車票半價游覽的游客接近十分之一。”鸛雀樓景區辦公室主任楊文娟說,“目前是旅游淡季,而且由于乘坐‘水上列車’的游客多是半日游,鸛雀樓景區距離車站較遠,所以帶動作用還沒完全凸顯出來,不過對于擦亮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大有裨益,隨著半日游、兩日游旅游路線的相繼推出,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好。”
據楊文娟介紹,2月26日—3月17日期間,鸛雀樓景區將會推出鸛雀樓夜場燈會活動,4月1日以后,景區還會推出“鸛雀樓花海”活動,持續增強景區吸引力。
除了鸛雀樓,乘坐“水上巴士”還可抵達神潭大峽谷景區。日前,運城景勝中學就組織40余名學生乘坐“水上列車”到神潭大峽谷開展研學游活動。這讓因淡季沉寂多日的旅游景區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據神潭大峽谷景區負責人張婷介紹,針對“水上列車”持續升溫,從1月10日起,該景區推出了持“水上列車”火車票或電子票的游客可享受登山門票半價的優惠政策。依靠這撥熱度,本已淡季歇業的小吃街重新開張,水峪口美食街、蒲舍南谷里民宿等都將重新升騰起人氣和煙火氣。
“目前,我們景區按照永濟市新春系列文旅活動安排部署,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燈展、演藝和冰掛等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屆時將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捧出豐盛的文旅大餐。”張婷說。
據悉,圍繞此次“水上列車”引發的流量,永濟市文旅局推出了三小時游、半日游和兩日游旅游路線,引領游客探秘伍姓湖,體驗古蒲州歷史文化,品嘗永濟美食等。據了解,在未來,升級版“水上列車”還會推出懷舊風、民國風等風格的車廂,為游客解鎖更加美妙的旅行體驗。
“元旦期間,乘坐‘水上列車’來永濟的游客每天大約為1000人。其中,從運城站上車的游客占到90%。借助此次‘水上列車’的流量,結合春節期間的系列文旅活動,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做好‘坐上水上列車,來永濟過大年’主題宣傳,爭取讓游客來永濟過大年,體驗永濟的風俗文化和美食美景。”永濟市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寇琰信心滿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