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08
編者按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戰新產業培育壯大行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行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行動,數字賦能加速推進行動……為扎實抓好產業轉型,切實增強經濟活力,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數次召開重要會議,就推進產業轉型、深入實施“五個行動”作出部署安排。
全市上下在產業轉型“五個行動”中有哪些創新做法,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近日,本報記者兵分五路,系統采訪梳理,現分五個主題集中刊發、同臺展示,敬請關注。
“五個行動”今年重點任務
2023年12月28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就扎實抓好產業轉型“五個行動”作出具體部署安排。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要以新稷河聞工業轉型發展區為主戰場,大力支持企業深耕主業、延伸鏈條,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實現迭代升級、節能降耗、降本增效。
戰新產業培育壯大行動,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健康、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堅持培育本土企業、招商引資兩手并重,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進一步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同時,要布局量子信息、氫能與儲能、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積極搶占發展制高點。目前,全省已經確定了16條省級產業鏈,明年要再培育4條,我市現有省級“鏈主”企業7家,數量全省第2,要緊跟省上部署,統籌整合要素資源,高效打通堵點淤點,推動上下游產業、大中小企業利益聯結、融通創新、緊密協助。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行動,要聚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充分發揮農副產品深加工貸款擔保基金“杠桿”作用,培育引進一批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形成更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運城打造成為全省旅游熱點門戶城市的工作部署,以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突破,推動關公故里、永樂宮、五老峰、絳州古城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推動運城鹽湖、夏縣泗交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要抓好黃河、汾河、涑水河和中條山旅游公路建設,完善驛站、房車營地、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合理布局星級酒店、精品民宿、主題樂園等服務設施,加強高端文旅產品供給。各縣市要結合實際,打造新的旅游打卡點,比如,平陸大裂縫、蒲州古城、風陵渡鳳凰咀、夏縣溫泉療養,等等。要認真貫徹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以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為抓手,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抓好運城文物考古標本館、中國考古紀念館建設,成立運城古建研究所,打造晉南區域考古中心;要加快推動運城博物館升級為一級館,啟動關公博物館、山西壁畫博物館建設,抓好河東池鹽博物館、解州關帝廟展陳優化提升,繼續舉辦好關公文化旅游節、舜帝德孝文化節、池鹽文化旅游周、“西陰論壇”等,擦亮“國寶第一市、天下好運城”金字招牌。
數字賦能加速推進行動,要加快5G、千兆光纖、數據中心、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培育軟件信息服務、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產業,推進能源、生產性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改造;要拓展數字融合應用場景,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相關鏈接:
實施“五個行動”
中國共產黨運城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23年8月4日舉行,會議對全面實施產業轉型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園區,強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迭代升級,加快打造新型鋁鎂合金產業基地、精品鋼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著力建設綠色節能示范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智慧能源網聯區和清潔利用先行區。
二是實施戰新產業培育壯大行動,深入實施“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超前布局和發展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和人工智能、光電科技等數字產業,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三是實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行動,大力發展“特”“優”農業,加快“果品蔬菜、飲品釀品、主食糕點、藥材藥品、肉蛋制品”五大產業集群建設,建設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推廣“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三大品牌。
四是實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行動,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牽引,深入實施文旅融合“雙十工程”,建設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擦亮“關公、鹽湖、黃河”三大金字招牌,鼓勵商貿企業連鎖發展,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
五是實施數字賦能加速推進行動,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服務、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核心產業,創建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建設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發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
辦好七件大事要事
全會指出,要進一步夯實加快轉型發展的基礎支撐,辦好一批大事要事,奮力推動支撐強化實現新突破。
一是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出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1+N”政策,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完善城市和縣鄉村商貿物流體系。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拓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推廣應用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誠信社會,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兌現。
三是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全面深化“五水綜改”,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供水規模化工程建設,系統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建立合理水價機制,完善“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巡河湖員”機制,構建防災減災工程體系。
四是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著力推進4E級國際機場改擴建,實現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加快出省口高速連接線建設,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構建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五是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快建設“五條綠色走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統籌做好鹽湖保護利用工作,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運城行動。
六是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快實施中國文化傳承弘揚展示先行區建設工程,大力發展文博、文創、文娛產業。
七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用足用好七個平臺抓手
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的重大載體,強調要用足用好平臺抓手,奮力推動引擎增效實現新突破。
一是用好用活產業鏈“鏈長制”,建立“鏈長+鏈主”工作推進體系,聚焦10條重點產業鏈,實施“八大行動”,支持“鏈主”企業、鏈核企業、鏈上企業做大做強,再新增一批省級“鏈主”企業和百億級大型企業。
二是加快特色專業鎮建設,壯大專業鎮整體規模和綜合實力,完善市級特色專業鎮遴選認定標準,強化特色專業鎮考核激勵和動態管理,加快完善公共服務平臺,鍛造縣域經濟長板優勢,打造北方地區新的特色制造產業集聚區。
三是打造開發區升級版,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拓展“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三改集成,提高開發區服務質效,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用好“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國字號招牌,積極承接東部地區制造業產業轉移。
四是建強建好鄉村e鎮,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集中建設區域電商平臺,構建“產業+電商+配套”生態,引進一批大型電商企業,形成新型電商發展空間。
五是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完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加強多元化融資支持,弘揚新時代晉商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支持民營企業進入產業轉型、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
六是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七是持續強化招商引資,深化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綜合運用12種招商方式,強化招商引資政策兌現落地,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跨縣域流轉協調機制,努力把大項目好項目留在運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