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08
記者 李星星

大運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記者 陳方斌 攝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下簡稱“戰新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去年以來,我市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深入實施“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戰新產業活力涌動、蓬勃發展——
截至去年11月,全市戰新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22%,提前完成我市“十四五”20%目標任務;7家企業被認定為山西省2023年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新培育24家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全市此類企業總數達到123家,全省排位第二……
各項數據,無疑令人振奮。
放眼全市,戰新產業已形成接續成長的良好態勢,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戰新產業實現規?;?、高端化、低碳化發展,激發更強勁發展動能,是優化我市經濟結構的應有之義、必要之舉。
聚焦
重點領域領頭前進
在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兩分鐘就可以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的車身,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智能工廠標準應用將企業生產效率提升近30%,將人工成本降低近50%,充分彰顯“鏈主”企業的強勁實力;
在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海泵業”),產品設計全部利用CAPP、CAM等技術,產品生產采用先進的裝配流水線和機器人自動加工單元,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內設9個重點研發部門為科技創新護航助力。去年,天海泵業被認定為山西省2023年省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
在山西北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銅加工向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六輥可逆精軋機、銅箔可逆精軋機等國內外先進設備在車間內隨處可見,智能化生產系統助力企業高效生產;
……
重點企業引領發展,重要領域迸發全新活力。
數據顯示,去年1月—11月,我市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5.7%,高于全省增速(4.5%)1.2個百分點,增速全省第3名,戰新產業同比增速達到2%。
喜人成績來源于我市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
去年以來,圍繞戰新產業重點領域,我市制訂《運城市實施戰新產業培育壯大行動方案》,持續推動“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成形成勢。
——在“合”的方面,推動智能制造提質升級,新增高義鋼鐵、八達鎂業等7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和天海泵業、水發振鑫等9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全省開展數字化轉型貫標機構和試點企業遴選,我市5家(全省14家)入選全省數字化轉型貫標機構、10家(全省49家)入選試點企業。
——在“汽”的方面,大運汽車成功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協調解決大運汽車10萬輛純電動轎車項目生產準入問題;為大運汽車申請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國補)資金;召開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峰會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招商引資大會,現場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32.5億元;舉辦“‘鏈’出高質量‘智’創新未來”汽車產業鏈招商推介會,進一步推動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夏縣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集聚發展,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本地配套率。
——在“生”的方面,舉辦山西省現代醫藥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運城)座談會、特醫食品專題研討會暨新產品發布會等活動,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建設晉南新特藥基地和中醫藥強市,亞寶藥業推出2款特醫食品。
——在“材”的方面,以精品鋼、鋁鎂銅合金等為基礎優勢材料,加快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承辦山西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搭建新材料產需對接平臺,推動中鋁山西新材料與華??档?、康莊等5家鏈上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涉及金額16.6億元。
除此之外,在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新產業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加速,形成了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根植性強的重大項目,培育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
集聚
規模效應加速發展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要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只靠重點企業、重要項目顯然不夠,還要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作用,在集聚要素資源、完善產業生態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全新的區域增長極。
在我市,產業集群所形成的規模效應不斷凸顯。
清控科創產業園(運城)項目作為運城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旨在打造集智能裝備制造、汽車零配件生產、機械制造等企業生產、研發、辦公、人才公寓及其他配套商業于一體的全鏈條的生態產業集群,目前一期16棟廠房已全面完成建設,有12家企業入園投產;
夏縣水頭工業園區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地趕制著磁芯訂單,這些像磁帶一樣成卷的帶材以及或方或圓、顏色多樣的磁芯便是由山西納能科技有限公司這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的。該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交通等行業;
……
多項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市持續深入實施“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也離不開我市在戰新產業上加快發展、聚合要素、完善鏈條,實現融合集群發展。
產業集聚形成的規模效應,不僅能把戰新產業的“蛋糕”做大,還能帶動一大批中小微企業發展。
去年,我市網易“雙創”基地、燁興物流運城創新創業基地、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融產業基地等3家單位被認定為“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雙創”基地3家,省級“雙創”基地33家,市級“雙創”基地62家,“雙創”基地數量全省第二。
創新生態建設的穩步推進,也能吸引更多的戰新企業到我市落地生根,形成更強大的集聚效應。中鋁山西新材料獲批2023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實現近10年“零”的突破,新增大禹生物等3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創新生態良好,對吸引外來企業落地、持續壯大戰新產業很有益處,相信在各項措施綜合作用下,會有越來越多的戰新企業落地我市?!边\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宗澤表示。
下一步,我市將以建龍、亞寶、銀光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推進一批裝置升級改造、特種鋼、鋁鎂精深加工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節能環保、新能源等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實現規模化、高端化、低碳化發展。
保障
要素聚合助力壯大
戰新產業的全面“發力”,離不開相關政府部門在產業布局、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蓄力”。
亞新科工業技術(運城)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一期)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忙碌地轉運著施工物料;工人們調試設備,加快施工進度。
“從去年開工至今,多虧了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才讓項目建設如此順利。在項目建設初期,開發區協調解決了用電問題,后來又派專人與我們對接,定期進行現場指導,為我們辦理土地、開工許可等手續提供了諸多便利。”亞新科工業技術(運城)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韓龍飛說道。
亞新科工業技術(運城)有限公司在項目建設上所獲得的幫助,并非個例。從全市范圍來看,入企服務更是扎實開展。
我市成立6個入企服務工作專班,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助企紓困和精準解決企業難點堵點問題;落實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89戶企業享受到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
除了針對企業的貼心服務外,我市各縣(市、區)也積極發力,全方位優化產業布局。
全國最大的縣級光伏領跑技術基地引領芮城縣域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為開辟綠色能源經濟發展新賽道,芮城縣確立了“一樞紐十三基地”的實施路徑和規劃,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展鏈,全面延伸碳中和產業鏈,打造芮城模式。
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關部門在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上持續發力,大力推動綠色節能項目建設,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
臨猗、夏縣數字產業類園區和永濟光電產業園積極建設培育中,正在加速招引一批智能穿戴、計算機外設等電子設備生產企業;
……
要素聚合,正助力戰新產業發展壯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