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9
□袁有生

一看見這張泛黃的照片,我的耳旁就響起奶奶那既嚴厲又親切的叨叨聲。奶奶慈祥善良,熱情豁達,見了人總是滿臉笑容,巷里人都愛和她拉家常。我家的小飯桌就是她的演講舞臺,也是我們全家人的課堂。
我小時候,奶奶愛做南瓜炒撅片、捻麻食、拌面菜,全家人都夸奶奶做的飯菜可口好吃,爸爸一頓能吃兩三碗。可我吃飯時不僅歪七扭八,還總愛挑三揀四,只吃面片、青菜和豆腐,不愛吃南瓜,更不愛喝湯。我常常把奶奶專門給我蒸的白饃泡在碗里,吃剩半碗后,又敲盤子又敲碗,雙腳蹬在小桌腿上,兩腿不住地“篩糠”。奶奶收拾飯桌時,經常會把我的剩飯吃掉。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我的心里怪不是滋味。
一次,我趁奶奶不注意,順手就把吃剩下的半碗南瓜湯泡饃,倒進了污水桶。不料被奶奶發現后,她火冒三丈指著我,大聲叨叨:“好娃哩,你可知長成一個南瓜,你爺爺要往地里跑多少回,彎多少次腰,都快七十的人啦容易不容易?你把書念到脊背去啦!口口聲聲還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看你連一句都沒有記住。你看看對門你小叔,又聽話又勤快,吃飯時搬小桌、擺板凳,還禮讓大人,從不挑揀飯菜。你不是嫌鹽咸啦,就是嫌醋酸啦……”我越聽越惱火,捂著耳朵拔腿就跑。
誰知道,第二天吃完午飯后,奶奶接著又說開來:“我看你一點家教都沒有,你可知道我苦口婆心是為了誰?人常說,教子在娃娃,小樹護芽芽,小娃勤愛煞人,小娃懶沒人管,你吃嘴懶勞怕動彈,還不好好上學念書,吃沒吃相,坐沒坐相,吃饃剩塊,吃飯剩飯。我不說你,看誰還說你?看你長大后,成龍變蛇呀?看你能成個桃(仁)人嗎?杏(仁)人?”還硬推我站到門外邊,說她見到我的影兒就實實夯眼。直說得我淚流滿面,低頭認錯,給奶奶連說好話,賠不是。
自那以后,在奶奶的叨叨聲中,我也長了心眼,長了記性。在學校發奮讀書,勤學好問,老師讓我和班長坐在一起,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回到家里,我還會幫大人掃地擔水,喂豬喂羊,吃飯時再也不挑三揀四。王田英老師家訪時,還專門編寫了節約糧食的小快板,讓我在大廟舞臺上演出,我因此受到全村父老鄉親的夸獎贊揚。期末考試,我的成績名列前茅,發下獎狀后,我激動地一蹦三尺,跑回家讓奶奶先看。全家人都高興地合不攏嘴,我得意地依偎在奶奶懷里。
奶奶看到我的進步和變化,叨叨聲更有底氣,更有言詞。她教育家人:“為人處事要寬仁厚德,人心長天也長,做事要看得遠一點,兄弟姊妹巷道鄰里要往寬處行事走路。”“吃苦在前,吃虧是福,少說多做。”“平常過日子要省吃儉用,好好供娃念書,在書本里尋路開竅,通情達理。”“家和萬事興,窮而要有志……”
奶奶離開我們已有四十多年了,但她的叨叨聲始終回響在我的耳邊,指引著我的人生,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孝道和善良的種子!
我真的還想再聽聽奶奶的叨叨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