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11
張亞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成果和實踐創新成果的集大成,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這一思想系統闡釋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等關系,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重大原則作出系統闡釋和科學謀劃。這一思想體系完整、邏輯嚴密,既講是什么、為什么,又講怎么看、怎么辦,深刻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這一思想開放包容,既來自于我國實踐和理論創新,也吸收了世界上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充分展現出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尤其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找定位、明思路、定舉措,提出建設“五條綠色走廊”(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沿汾生態文旅融合示范帶、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范帶、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以及峨嵋嶺綠色產業示范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精度,再繪河東發展新藍圖,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對我市而言,建設“五條綠色走廊”就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運城實踐,就是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部署的創新舉措,就是全方位推動運城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路徑。作為提升運城在山西全局、黃河中游乃至中部地區競爭力的戰略之舉,建設“五條綠色走廊”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單兵突進,而是以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目標的全面、系統建設,既有市級層面的宏觀布局,又有縣級層面的基礎支撐,統籌推進我市黃河、汾河、涑水河、中條山、峨嵋嶺綠色高質量發展,合理聚集產業空間,有力聚合盤活生態要素資源,形成新的增長極,進一步優化重塑全市經濟發展格局,有效提升市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聯動性,為我市加強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治理、實現綠色崛起提供堅強基礎支撐。
大河之東,大手擘畫。加快建設“五條綠色走廊”沒有旁觀者,誰都不是局外人。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進一步加強對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政策結合、機制創新、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聯動實施,一體推進,構建起一條條生態保護扎實有力、生態價值轉化充分、生態旅游創新發展的綠色生態“彩練”,集聚起運城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在大河之畔繪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畫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運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